昨晚刚打开电视,就看见了地方台的左上角挂着白色台风预警。
每次放假的时候都会有小学,初中,高中的同学群弹出一条消息“大家有没有空聚会呢”。
每次放假都有人提聚会,可是啊,真正会去参加聚会的人越来越少,好像越来越多人不愿意去参加聚会。
大一第二学期的时候,有一次团支书在班群里发了一句:“大家这个星期六晚上有空吗?我们去聚餐。”
我要回家。
我要去广州。
我要去兼职。
我要去找女朋友。
“那星期五呢?”
“星期五下午就走了。”群里在一分钟内刷了一屏同样的这一句话。
“哦,这样啊,那算了吧。”团支书无奈的回了一句便不再说话了。
到了大一第二学期末的时候,班长和团支书借着要把大一的班费花完,终于让班上的人出来聚了一次餐,也是大一这整个学年的第一次。
那次,几个班委早早就过去点菜,并在群里通知了6点到学校附近的一家大排档。
到6点的时候,仍然有些人说:“我不去了吧。”“我点好外卖了。”
最后还得由班干部跑到他们宿舍费尽口舌的劝着他们去参加这次聚餐。
记得当晚刚好遇到别的班级也在那里聚餐,在生意很好的情况下,菜上的很慢很慢。
两大桌的人好像都没有什么话聊,只是各自拿起手机低着头玩。
那天晚上吃完饭后,除了几个班委还有我们那层的3个宿舍,喝着酒,玩着游戏,其他人不是看着我们玩就是提出先回宿舍了,那次聚会一个半小时便散了场。
大二的时候,班干部再一次在群里提了一次聚会,结果回应的人很少。
也会有人说:“还不如几个宿舍自己聚一聚就好了,没必要整个班级。”
我们常常听到说:“班级要有凝聚力才能让一个班级成为一个优秀的班级。”
可真正能形成凝聚力的,大概还是那些相处起来不用那么“费力”的人吧。
在大学,一个班级是一个集体这样的观念越发减弱,好像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吧。
可能有很多事情让我们觉得比班级聚会更有意义,班级的活动其实只是在让人觉得是“绑架”。
可是呢,对于班委来说,用“绑”把那些需要苦口婆心劝说来参加聚会的同学“绑”过来,他们心里更痛苦,或者是失望。
我知道班委在每次班级活动前要做多少工作,统计人数,把预算尽量估算的接近总数,要考虑班上同学的消费,要提前一小时过去把菜点好,等着班上同学缓缓的到来。
结束后,会把多余的钱分还回去,每次都是在最早到活动现场,最晚离开活动现场。
班级活动,提出的人有错吗?我觉得没有。
同学们不想参加有错吗?我觉得也没有。
可能只是班委想凝聚的心不被理解,可能只是同学们的事不能被班委理解。又或者,我们这是碰巧在一个班级,对啊,只是碰巧,但不代表我们足够互相吸引彼此。
后来,班委不再提聚餐了。
也许“凝聚力”真的不是可以靠班级活动得来的,那些志同道合的人早已在宿舍,在KTV,在对面饭店聚过无数次,一起刷过牛肉火锅。
而那些彼此没办法互相吸引的人,大概也就这样了。
我们曾经同路,我们可能碰巧坐在一个屋檐下上着课,但是啊,我们可能到了分岔口,彼此需要的还有觉得有意义的事开始不一样而已。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