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会对孩子说教,孩子一旦犯错误,有缺点或弱点的时候,作为父母就经常会对孩子指点,特别容易开始说教。因为我们想给孩子明智的建议,想帮他们解决问题和摆脱困难,防止孩子将来出现更多的麻烦。我们常常“爱之深,责之切”,总认为都是“为了你好!”但其实,我们的说教却没有任何效果。
为什么我们长篇大论对孩子讲道理,孩子却什么都没有听进去,把它当成耳旁风了呢?原因有如下:
首先,孩子只有具象思维,还不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
父母的说教经常都是有理有据,因果关系缜密的。而孩子却只能想一些具体的事情,他们不会想到自己做了一件事情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孩子只会考虑到某个行为怎么影响到他们现在。如果你问一个5岁孩子,它是愿意用5块钱来买冰淇淋还是为自己的大学教育做投资,他一定会选择买冰淇淋。
孩子想问题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在他们的思维里,认为世界是围着自己转的,他们理解和观察人类关系的角度就是“你们能满足我哪些需要”。所以他们判断一个人是好是坏的标准,就是这个人能否给他需要的一切。
这也就是为什么人贩子拿个零食就可以很容易把孩子拐走的原因!
那什么时候孩子才具备抽象思维,可以看穿和拆穿那些骗人的把戏呢?答案是青春期。这也是为什么还未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不学代数的原因,因为代数就是要具备逻辑性很强的抽象运算的能力。
让我们来看看,父母经常运用的典型说教模式,就是这种“代数式”思维:“你现在正在做什么?这种A行为,等一下就会导致B结果,你脑子里在想什么呢?B结果又会出现C结果。C结果往往又会以D结果而告终。我说话的时候看着我!在这个时候,你将无法控制一切,然后E结果出现。最后,因为一些关键因素你控制不了,F、G或H结果也接踵而至。这就是一场灾难!你可能把命都丢了!”
昨天晚上我的儿子临睡前要吃糖,可是前面他已经吃过一颗了。我不想让他吃了,就对他说:“不吃啦,马上睡觉了。你刚才都已经吃了一颗了,再吃的话牙齿要坏掉了,牙齿坏了就变得好黑,好难看,然后吃饭都好痛的。”结果我还没说完,儿子已经开启滚地板模式……
你看,这就是“代数思维”模式的说教,可惜说了一大堆对于孩子来说,却是无用的废话。
我们成人的思维就跟孩子不一样,成人不一定要亲眼看到各种可能性和观点,大部分人通过抽象思维就能想象未来,并明白自己的选择将指向不同的结局。而孩子要到青春期,他的新的大脑路径被触发,大脑发生了质变,才会用新的方式处理信息。
同时,随着孩子的生活阅历增加,特别是孩子犯过的错误,可以给他带来经验教训,孩子才会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结果,他会开始明白原因。“噢,原来那个人在玩弄我。”“噢,因为我之前做了X事,然后第二天发生了Y事情。”
所以,孩子起码要到小学高年级才会明白事理,知道自己可以把事情搞砸,但也要承受痛苦的结局。也才明白人不仅仅被划分为“好人”和“坏人”这么简单。
说教不管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孩子一出现问题,父母的担忧就来了,然后变得非常急迫。
父母一着急就觉得应该马上给孩子提供问题的答案,告诉孩子自己的经验之谈。于是孩子就失去了表达顾虑的机会,他就会觉得没人理解自己,自己得不到尊重,淤积的情绪使得孩子无法听大人的说教。
当父母在说教时,孩子就会感觉自己很蠢。当你滔滔不绝的时候,你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吗?他在想“谁愿意听一个不尊重我或把我当傻瓜的人唠叨?”难怪孩子会走神,会抵触甚至充满敌意。孩子听你说话就只剩下“嗡嗡嗡……嗡嗡……嗡嗡……”
那要如何让说教变得有效?父母肯定要转换说教方式,让孩子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具体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
1、避免喋喋不休。我们用孩子能听明白的方式来表达意见,尽量用简单,具体的语言。所以,平常生活中,不需要说教的坚决不用,该用的时候才会有效,可谓话语用在“刀刃上”。
2、表达完一个观点,停下来。停下来是为了倾听孩子的回应,这样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这也是培养孩子逐步分析事情发展可能性的能力,而不是把我们的思想填鸭式的灌输给孩子。
3、把事情分解成许多步骤。这也要求父母要学会等一等孩子,等孩子跟上我们的思维。把复杂的“代数思维”换成简单的算术思维,引导孩子仔细分析每一步。
4、与其说教,不如给孩子选择。可以用“二选一”的方法直接让孩子做出选择。
5、说教有时不必要,把孩子直接放到“驾驶位”上,让他们来掌控方向。有时候孩子需要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这是有益并不可或缺的学习,他们可以接受一些轻微的,较小的错误以避开今后一些非常严重的错误。
最后,要懂得一个道理:没有人喜欢证明自己是错的,都想证明自己是对的。所以我们对孩子的说教,往往会刺激孩子去做他们很担心的事情,当我们越是阻止孩子,孩子在父母眼里是错的,他就会越想证明父母是错的,而自己是对的,于是孩子就出现了很多与父母本意相反的行为。所以,聪明的父母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说教(有时候就是喋喋不休的唠叨),珍惜自己“教”的权利,如果一定要,那就做到“言简意赅”“击中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