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大家最近好吗?
有一段时间,没有和大家更新文章了。我,遇到了一些低谷,现在慢慢走出,带着更大的信心回归!
也激励你,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永远怀抱着希望!
我最近,在帮忙修改文章的时候,发现很多朋友在描写手法上不是很熟练。不知道你有没有类似这样问题:
我怎么觉得,这个人物这么“假”呢?
为什么我的文字,读起来没有什么画面感呢?
我们多多少都听过不少写作课了,但是呢,真心不一定知道怎么运用它。造成这个的根本原因是缺少太多深层次的理解。
听到和做到之间需要悟到。
所以,想跟大家深入探讨描写手法的运用。
人物
最近出了一篇文章。
我有和大家分享到:“造物主,所塑造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特。”在生活中呢,每一个人的天性、性格、经历都不一样的,待人接物也不一样。所以呢,文章中的人物也是如此。
那,你怎样刻画出一个独特的、栩栩如生的人呢?
我邀请你,想象你最亲近的朋友,站在你面前。你还能记得的是什么呢?干净透光的眼神?常穿的天蓝色毛衣?
各位,我们的大脑会记住一些最突出的特征,存留在记忆当中。一个生动的描写也是这样,抓住最突出特征,唤起读者脑海中的印象。
所以,如何塑造一个人物呢?
从人物的内在性格倒推。比如:一个严谨的人物,反映在穿着上的细节是什么?对应在说话、动作上的细节又是什么呢?
这里给大家说一个例子:
张老师,30来岁,严肃的长方形脸上戴着一副黑宽边眼镜,两只不大的眼睛在镜片后边闪着亮光;两个嘴角总是紧紧闭着,平时很不爱说话。
在我的记忆里,好像他只有那么一身半新不旧的蓝衣服,袖子也总爱往上挽一截。每当下课的时候,他就把书本往胳肢窝下一夹,把用剩下的半截粉笔往口袋里一装,低着头,像找来时的脚印似的,慢慢地,一步步向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
在这段文字描写中,张老师的性格是比较严谨严肃的一个人,他的外形象和动作描写也是和性格匹配的(“黑边框眼镜”、“嘴角紧闭”、“把用剩的粉笔往口袋里一装”)。
所以呢,一个丰满的描写应该包括了外在和内在的刻画,透过外在来表现内在。我们的大脑对于人记忆也是如此的,外形的轮廓是一部分,还有关于一个人性格习惯的记忆。
环境
再谈谈环境描写。
现在,我邀请你闭上眼睛,回忆以前去过的一个地方,你能记得什么呢?
城堡式的建筑?欧式风格的餐厅?挂满树枝的灯笼?
各位,你去过的每个地方,都会留下记忆的痕迹、印象深刻。你仔细想想,我们的大脑都记住了什么呢?我总结了下面三种:
1.一个地点外形突出的特征
2.内在氛围感受
3.发生有趣事情的角落
我以张爱玲的一段文字为例:
梁家的内在氛围是什么?哪些地方可以呈现出来呢?所以,我们找到了“白房子”,“绿玻璃窗”,“灯光”,这些都是“梁家”突出的特征。
所以呢,塑造一个有画面感的环境,需要你抓住能过呈现氛围文化的外在细节。
好啦,以上是我的一些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我是Fruits老师,下一篇再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