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有个胖姑娘跟我聊天,她说,因为胖所以别人都看不上她,我说那你就减肥啊。
不久之后,又一次聊天,姑娘没有瘦下来,然后她就说,她上大学时也是很瘦的,后来工作了,为了赚钱,每天工作都很辛苦,辛辛苦苦赚钱买了房买了车,别人工作轻松,当然可以少吃点,自然就瘦啊。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要去找原因,找到又怎样呢?想瘦就减肥,少吃多运动,为什么不愿付出,而又想有收获呢?你胖是因为忙吃得多,别人瘦是因为清闲吃的少,为什么你看不到自己缺乏自制力而别人为了保持身材放弃美食的诱惑呢?
很多时候,我们明知道要想改变需要付出时间精力,经受不愿忍受的痛苦,可是,你凭什么不对自己提要求,却期望别人来接受你的标准。还为自己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自欺欺人的借口,既然自己不去改变,何必还要让别人认可,那是你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又何必让别人去为难,点醒你心里不好受,还可能破坏关系,不点醒似乎又不够真诚。
以前很多时候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会站在真理的至尊位,义正严辞的提出这种说辞的不合理,现在,我觉得其实没必要,既然这样想他人心里会痛快一些,又何必非要他人痛苦呢?都是成年人,做任何事都的靠自己的意志力,别人顶多能给建议,但是如果自己不如做,也没有什么用的。但是,他人之所以去找借口,可能只是自己不愿承受改变需要付出的痛苦,而他人又没问你的意见,又何必多言,即使他人问你建议,也要温和循序渐进的说理,如果到了他人承受的底线,就该适可而止了。这并不是不诚实,而是体谅他人而已。
记得以前看到一句话,与高人说话可以直说,与低一等可以委婉的说,而对于一些人,只能顺着说。
说话看人是从古至今的,也是为人处事的基本。现在所说的情商高也不过是说话让人舒服。
对于成年人,说让人舒服的话即可,想反思的人,自己肯定能知道哪里需要改变,对于不想改变的人,又何必说得太直白而让他人不痛快而产生争执呢?
孔子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这也是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闭嘴的至理名言。
引用一个故事:
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
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 二十四 ,怎么会是二十三呢? 是你算错了, 不要吵啦。」
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 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
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你错了呢?」
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二人打着赌,找到了孔子。
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 哪!颜回,你输啦, 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
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
第二天,颜回就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准了他的假。颜回临行前,去跟孔子告别。孔子要他办完事即返回,并嘱咐他两句话:「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
颜回应声「记住了」,便动身往家走。路上,突然风起云涌,雷鸣电闪,眼看要下大雨。颜回钻进路边一棵大树的空树干里,想避避雨。他猛然记起孔子「千年古树莫存身」的话,心想,师徒一场,再听他一次话吧,从空树干离开。他刚离开不远,一个炸雷,把那棵古树劈个粉碎。
颜回大吃一惊:老师的第一句话应验啦!难道我还会杀人吗?颜回赶到家,已是深夜。
他不想惊动家人,就用随身佩带的宝剑,拨开了妻子住室的门栓。颜回到床前一摸,啊呀呀,南头睡个人,北头睡个人!
他怒从心头起,举剑正要砍,又想起孔子的第二句话「杀人不明勿动手」。 他点灯一看,床上一头睡的是妻子,一头睡的是妹妹。
天明,颜回又返了回去,见了孔子便跪下说:「老师,您那两句话,救了我、我妻和我妹妹三个人哪!您事前怎么会知道,要发生的事呢?」
孔子把颜回扶起来说:「昨天天气燥热,估计会有雷雨,因而就提醒你『千年古树莫存身』。你又是带着气走的,身上还佩带着宝剑,因而我告诫你『杀人不明勿动手』。
颜回打躬说:「老师料事如神,学生十分敬佩!」
孔子又开导颜回说:「我知道你请假回家是假的,实则以为我老糊涂了,不愿再跟我学习。你想想:我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个冠﹔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冠重要还是人命重要?」
颜回恍然大悟,「噗通」跪在孔子面前,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小非,学生还以为老师因年高而欠清醒呢学生惭愧万分!」
从这以后,孔子无论去到哪里,颜回再没离开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