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点多的时候,在每天1000字打卡群里发了条消息:“想问下你们都在做什么工作? 每天打卡是怎么抽时间的?这几天工作的事情挺多的,经常工作到很晚,十点到十一点,各种稿子要写,什么文案、广告稿、活动稿啊。然后回来还要千字打卡, 依旧是做电脑面前码字,或者手机码字。有种要吐的感觉。快十点了,我现在还在办公室加班。”
毕竟前一天是凌晨四点多打完卡的,没打卡之前,拿着手机码字,码到一半睡着了,不过睡得一直不安稳,生怕一觉睡到天亮,还好设置了闹铃。在眼皮重千金的情况下,打完卡了才敢关灯睡觉。鬼知道我有多累?
然而,我到底是有多忙?
好像不止今天,好像每天都很忙:工作忙、应酬忙、追剧忙、刷微信微博忙。
照这么看,确实是忙得不亦乐乎。如此下去,一天、一周、一个月、半年、一年可能就这么过去了……
待办事项越积越多,肚子上的赘肉越来越厚,考证的教材除了前几页其他都是新的,准备要做的事迟迟未行动……
除了我,好像很多人都一样。事实上,我们都在忙什么?
当领导交给一个材料,特别是并没有催促紧急上交的时候,我们会说:我很忙,我要写材料。
这时候,通常会缺边玩边写,一会打开微信看看朋友圈点个赞,一会刷刷微博看看搞笑视频,又或者是打开交易软件看看大盘怎么样了,就这样,原本一上午就可以搞定的材料,硬是拖了两天。
当好朋友约下班后去健身,我们会说:我很忙,我要加班。
此时的你,会摸摸自己的大肚腩,又想想家里舒服安逸的沙发,果断的杀回家葛优躺。
等到看完两集《人民的名义》才发现已经十点过了。打开电脑,直到凌晨一点才加完班。
当心血来潮买来了一堆复习教材,兴致勃勃的翻看了前言,就觉得自己似乎消耗了大量的脑细胞,需要打一盘刀塔、玩一把王者荣让自己耀放松一下。
就这样一个小时又过去了。等到考试日期临近,才临时抱佛脚,草草的浏览一遍教材,也算对得起几百块的报名费了。
正所谓“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时间就这样溜走,而曾经激情燃烧的青春、当初的踌躇满志都被“我很忙”慢慢吞噬,“平庸”早已是为自己刻好的墓志铭。
“忙碌”真是一个精心编织的陷阱啊。
它用日复一日的琐碎来把人禁锢在一个无形的牢笼之中。我们每天都被那些优先度很高、但重要性不高的事情环绕着,所有时间和精力全部被调用来应付眼前的琐碎事务,再无法腾出脑力和时间来思考任何长期、远期的东西。
我们会经常听到有人说,因为忙,我们每天会被各种事情牵制,时间被切割成很多碎片,碎片化的时间管理一度成为大家热议的观点,当前仍是。
然而,换一种思维角度,我们究竟在为什么而忙?我们的时间真的被碎片化了吗?
举一个TED演讲的例子:
一个受测者,按照制定的周时间计划参与时间管理的试验,记录每天的时间安排。
一天晚上她出门办完事情回家,发现家里的热水器坏了,地下室被淹了,如果再不及时处理,将会遭受难以想象的麻烦。于是,第二天请来了水管工,第三天请人清理了浸水的地毯,共花了7个小时。
如果以周为时间单位,在一周开始问,这周能不能挤出7个小时去运动,或者挤出7个小时去看书或者陪伴家人,相当于每天挤出1个小时,我们肯定会说,“不行,你看不出来我有多忙吗?”。然而当家里热水器坏了,7个小时自然而然就挤出来了。
由此看出,“时间的弹性是很强的,我们无法创造更多时间,但时间总会得到充分的利用,这取决于我们把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时间管理的关键,是我们对待重要的事情,要像对待坏掉的热水器一样”。
古往今来,人们欺骗自己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要变成另一个人,我要开始新的生活。这也许就是大多数人选择忙碌的初衷。
时间真的就像乳沟,挤一挤还是有的。就好比现在每日千字打卡,终究还是能在一日的24小时之中挤出一到两个小时去完成。然而,真的那么忙吗?好像并没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