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以来,随着某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全面上线,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各项基本业务(非特殊说明,本系列文章内提到的基本业务均为银行承兑汇票的信贷条线业务,包括电子银行承兑汇票承兑、直贴、转帖、再贴现等)均已实现电子化处理。其中转贴现业务操作最为简便、风险相对较低、目标效果最为明显。因此,转贴现业务已成为当前各分支机构热捧的业务。
本文结合该行当前的实际情况,试图对转贴现业务的效用最大化经营策略做出一定的思考,希冀将来在业务实操中产生积极意义。本系列的文章构架较为零散,内容上不具备严格的逻辑关系,仅供参考。
一、转贴现业务的业务系统
(一)某行转贴现业务的开展,主要涉及三套系统,分别是农信银的电子商业汇票交易系统(以下简称“票据交易系统”)、银行内部的信贷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信贷系统”)和柜台综合业务系统(以下简称“柜台系统”)。其中信贷系统和柜台系统均属于银行内部业务系统,而票据交易系统则独立于另外两个系统,直接面对转贴现的外部交易对手。
(二)票据交易系统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区别。票据交易系统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是两个不同的系统。票据交易系统仅能办理转贴现业务和再贴现业务,而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业务和直贴业务则通过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办理。
(三)票据交易系统由农信银中心开发和维护,数据直连上海票交所,系统内遵循的交易规则即为票交所的交易规则。信贷系统和柜台系统则为银行内部开发和维护,具有业务数据的联动关系。
(四)票据交易系统的交易属于瞬时交易,转贴现业务买卖双方通过简单的系统操作即可完成交易,清算系统会自动使用各行清算中心的准备金进行结算。就具体的交易机构来说,买方机构会先形成清算科目的资金垫款——先行垫付资金支付给交易对手用于买入票据,最后待两个内部系统(信贷系统和柜台系统)业务操作完毕最终产生的挂账科目款项后再通过内部账划转方式弥补垫款。
(五)由于三个系统的数据未能实现全部联动,因此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票据交易系统的交易是不可逆的(瞬时交易),一旦发生三个系统业务数据不匹配的情况,则只能通过修正内部系统(信贷系统和柜台系统)数据使之匹配,具体方式包括修正内部系统业务流程、业务冲正、手工记账等,但部分方式存在违反内部管理制度的风险。
(六)系统操作风险的防范,关键点是系统间业务数据匹配,以转贴现清单的业务数据内容作为标尺,比对各系统间的数据内容,确保一致。这里主要概括为三个一致:
1.转贴现清单的业务数据与信贷系统的数据一致。
2.转贴现清单的业务数据与柜台系统的数据一致。
3.转贴现清单的业务数据与票据交易系统的数据一致。
(七)须核对的业务数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交易对手信息(交易对手名称、大额支付行号)、票据信息(签票企业信息、票号、开票日、到期日、票面金额、承兑行名称、承兑行行号)、交易信息(转贴现利率、贴现利息、实付金额)等。
(八)系统操作原则:原则上,先操作信贷系统和柜台系统,最后操作票据交易系统。
(九)转贴现交易,一般为T+0交易,即当日撮合当日成交,特殊情况可以是T+1交易,即提前一天明确交易对象和交易事项,第二天成交。某行部分分支机构由于审批流过长或信贷管理系统处理流程过长是造成T+0交易无法实现的主要原因,部分机构甚至还做到了T+N(N>1),这在其他行交易对手看来是无法理解的,也是延误转贴现业务处理机遇时点的重要障碍。
(十)为最终实现T+0交易,须将信贷管理系统中转贴现业务的内部审批流改短(须匹配内部业务授权文件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