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的夫妻们基本上是一生一世一双人,彼此从不说爱也不想爱,但却都用实际行为诠释了平凡而专一的爱:一起搭伙过日子,共患难共富贵。
50或60年代的夫妻们则在思想上较父母辈们得到了启蒙,彼此会想要爱却不说爱,很多时候则是骂着吵着却依然谁也离不开谁,实际行为大多也是一生一世一双人。
70及80年初的夫妻们则在意识上更加看重爱的感觉,很多都是在自由恋爱基础上缔结婚姻,彼此会说爱但却不肯定是不是真爱,尤其是共患难后难共富贵,再加上物质条件改善后更是在诱惑森林中难辨真假,实际行为中大多表现为分分合合、吵吵闹闹。
85后及90后小夫妻则是现代爱情,大多数比较开放,婚前就对异性及两性关系了解较多,在恋爱和婚姻当中比较爽性随意而为,不怎么考虑父母长辈的喜好,实际行为中大多表现为要么时刻秀恩爱要么"死得早"。
综观上述四类不同年代的爱情婚姻现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越来越开放的各种信息冲击下,人们越来越重视自我的感受,愈加强烈地表现出对爱的需要,但是恋爱和婚姻的稔定性越来越差,进入爱情的年龄越来越低,步入婚姻的年龄却越来越大。
这个结论可以从同一件事中不同类型人的表现得到证实。比如,30年代人婚前不恋爱甚至不见面,50或60年代人婚前会见面甚至简易恋爱,70或80年代婚前会恋爱甚至同居,85戓90年代婚前多次恋爱同居,更喜欢不受约束的生活。再比如,30年代人婚后死心踏地过日子,极少会闹离婚,50或60年代婚后共患难,合伙过日子,但在物质条件改善后,吵闹不断,会闹离婚,但彼此之间却早已深入对方习惯与生活,依然在一起,不能分开。70或80初的夫妻小时候吃的苦较少,物质财富比较容易得到,也不怎么珍惜,普遍在婚前吵吵闹闹,婚后激情冷却迅速,一旦诱惑到位,离婚则是顺其自然。85后或90年代的夫妻,婚前充分了解异性和两性相处,若充分释放了爱情中的好奇心和贪玩心,则婚后比较恩爱而持久,若没玩够,则闪婚闪离,"换一个更好的"成主流思想。
因此,那些吵吵闹闹的,却彼此离不开的,嘴上骂骂咧咧,心里却时时算着对方,喊着因为孩子不离婚,孩子长大后却依然凑合着的,肯定是真爱,即使双方不承认,依然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