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旅游,身临那山、那水、那人,和自己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景色和体验。
但每每身处其中,那些我们在书中或者别人的文章中,鲜明浓烈地描绘的情景中,常常觉得也就是那么回事,并没有形容的那么好。
比如苏州园林,一直是很多人北方人从小向往江南一个情之所系。但你连着逛了几个园子,就觉得怎么看上去都一个样?像在玩连连看,找不出什么区别?!虽然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可布局意向,不懂园林建筑的人,只看到大同小异的山水布局的园子,甚至墙上的各式花样也看不出什么意境来。
叶圣陶先生的文章里几根小草和墙头的爬山虎都能入景的美的享受的景色的画境深远,但就有人觉得,都不及自家墙头的爬山虎长得繁茂。是被那些文字欺骗了?还是没有看到最美的景色?
就拿晋祠来说吧,圣母殿檐柱的木雕盘龙,岁月风蚀后的色彩殆尽,与寻常木头也看不出什么好来,都不及一旁千年的古槐形状怪异的吸引人。圣母殿里那些彩绘的侍女,经过久远岁月腐蚀斑驳的色彩,都点像得了白癜风的,并不美,还有些吓人。想象一下五彩斑斓时或许惟妙惟肖,但不及现代的蜡像更逼真,甚至都不及难老泉一抔水来的清凉惬意,甚至不及树荫下的一个座椅更让人舒适。
很多的人文景观常常给人这样的感觉。为什么呢?
为什么去之前的期待和真正的体验会差这么多呢?
为什么也有很多人旅游一圈回来的收获,都能写成一本书的体验呢?
旅游人文景观,需要一种沉浸式的旅游体验。你要去某个地方,你要做足功课,了解这里的前因后果,当你去到那里,你以一种凭古悼今的心情,深入到人物中,深入到情景中,就能完成一次修行式的旅行。
因为情之所至,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