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kindle大概是六年前了,因为那时月收入经常超不过两千,摆个地摊卖书还经常被城管赶来赶去。
但凡有点钱都用来进货扩充sku了,起码还是要有一些基本的畅销书保持微薄的盈利的,月收入跌到三位数那也太惨了。
那时候知道有些盗版网站可以下载书到kindle上看,便买了一个基础版,一股脑下了一大堆进去。
励志是要看完的,但四库全书这种东西怎么看也不是人类能看完的,于是果不其然是扑街了,一本都没看过。
我这人是有购书癖的,时不时就要囤一些实体书,但实在太贵了,京东一百五包邮,实则也有四五本书,好一点的书也就买两三本。
但电子书就不一样了,只要你足够猥琐,每天翻翻有什么好玩的便宜书,总能淘到基本超值的神书。
所以这个购书癖确实是病,寻常人几块钱抽一发都不够,购书癖却能从虚拟的数据中延伸极大的快感——更甚于看书,实则书是不怎么看的。
更多的时候是感觉自己传达了一种敬意,向在这个时代还能出好书的出版社表达微不足道且猥琐的敬意。
什么是真正的敬意?那当然是全价买几本送人。
于是kindle便成为了维系我读书人自我定位的最后孤岛,我依然购书不看,又偶尔翻翻,始终是没忘掉要看点书。
19年朋友过来住几天,他用的是oasis,那质感跟我的基础版真是天差地别。
清晰度,流畅度,背光调节,质感,握持感,这简直就是功能机和智能机的区别。
但稍一想想,我实际看书也是在手机上多些,主要就是买书了。
想想买了这么些年书,价格早已超过三四个oasis了,实在是病入膏肓。
这病不治也罢,相比抽烟喝酒,实在不算个昂贵的开销,不伤身体,说起来也是支持文化事业。
看书伴我走过一生,小时不得玩伴,只在家自闭读书作乐。
大了习惯看杂志,每周钱不多,便拿一天来吃馒头,省了五块钱总是可以买本格言读者之类的看看。
不生产内容,不阅读,但买书大概也算是维持读书人的尊严。
是,吧?
最后附上点自己多年整理的kindle电子书,免费分享给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