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间辽阔的教室》有感
教育者若有一个辽阔的心境,以深沉朴素的姿态,在课堂上播下一颗颗阅读的种子,写作的种子,梦的种子,思考的种子,爱的种子……这些种子会在孩子们的心中发芽生长,他们会通过教师的引导,会发现教室的上方有灿烂的星空,四壁消失,面前有一个辽阔的世界。
近段,我细细阅读了周春梅老师的《一间辽阔的教室》,从书中,我看到周老师给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一颗又一颗的种子。
辽阔的教室里被播下了阅读的种子。西塞罗说:“书籍是少年的食物,它使老年人快乐,也是繁荣的装饰和危难的避难所,慰人心灵。在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书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周老师是一位读书大咖,在这本书的82篇文章中,都能捕捉到她读书的影子,她读《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读《我是落花生的女儿》,读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读《童年时光》~~~~~~她读着读着,天就亮了,她读的书远远超出专业需要,她说,因为阅读,她感激并热爱自己的命运。周老师不仅自己读书,且带领学生们读书,读《纪念刘和珍君》,和学生一起体会“出离愤怒”与“浓黑的悲凉”,她成立树人文学社,阅读与鉴赏文质兼美的小说,诗歌,童话,绘本等。周老师享受读书,并享受与孩子们共读的时光,作为一个读者,她原本单薄贫瘠的生命,因阅读而有了丰盈厚重的可能;作为一位教师,她有机会与一群处在最纯真美好年华的少年共享阅读的愉快,并目睹阅读如何融入他们的成长,滋养他们的青春,进而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周老师用自身的影响给孩子们播下一颗阅读的种子。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多多读书,然后感染学生,师生共同成长,让书香成为师生之间最珍贵的回忆。
辽阔的教室里被播下梦的种子。周春梅老师是一个有梦的老师,因而她的课堂能引发无尽的想象,思绪会飞往遥远的未来。一次,周老师受邀为5到10岁的孩子讲诗,讲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的《晚上我闭起眼睛时》,她引导孩子们回想自己曾经在黑暗中看见过什么,有两位小朋友的答案很另类。在应试教育的今天,许多老师会给否定的答案,却在周老师看来特别独特:一位孩子说看见有一只蓝色的老虎在草地上;一位说看见红色的蛇长了翅膀在红色的天空飞翔。孩子们丰富有趣的想象,生动活泼的表达,带给周老师惊喜的同时,也带给我许多的反思,看着周老师微笑着表扬他们,肯定他们的答案,我不禁感叹孩子们的世界的如梦如幻,她通过辑二《红色的蛇在飞翔》中14篇文章,从呵护孩子的一颗童心入手,让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默默领悟到:一定倾尽所有给孩子的童年留一些做梦的空间,好好保护好这些亮丽的梦,为孩子的未来留一些梦的伏笔,这样才不至于在卷子上看到千篇一律的造句和写话。
在树人文学社的文学创作活动中,周老师让学生用古诗或自己喜欢的其中一句进行现代诗扩写或改写,词语碰撞的诗意,临别赠言等形式,给了学生无尽自由,学生开始了真正的学习,他们沉浸于想象和探索中,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完成写作及交流讨论,然后师生一起用语言文字感受文字之美。周老师还会在课堂上用零碎的几分钟和学生分享诗歌-----现代诗和古诗。周老师轻念出顾城的《我的幻想》时,少年们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亮,是的,在诗歌里浸润过的孩子,到老了,也依然有明亮的眼睛和柔软的心。周老师将阅读,思考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用无尽的爱和宽容精心呵护着孩子们的梦。
辽阔的教室里被播下思考的种子。爱默生说:“思考是行为的种子。” 周老师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她精心对待她的课,总会追求更好的教学状态,她的教学有精神高度,细微之处都深思熟虑,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在辑三《教师,应当是辽阔的》中,周老师从《教育是一种点燃》的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戏剧家品特说起,思考引发我们的课堂应该多一些像乔布里尔利的点燃,点燃学生也点亮我们教师自身。在教授《鸟笼》系列时,因为预设期望值太高,实际情形却令自己失望,在课后与学生交流之后,周老师反思悟出:急于给学生一片天空,实际上还是给了他们一只鸟笼。有的鸟笼一眼就能看见,有的则装饰得很美,掩映在绿树丛中,不易发现。更可怕的是,明明给了学生鸟笼,还坚定地相信那就是天空,将自己和学生一并囚禁在鸟笼中,自在地歌唱。是的,教室应当是辽阔的。我读这些文字的时候也总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在课堂上设计问题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总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是不是还没有真正地放手学生,让学生在课文中自读自悟,悟出自己独特的感受。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教学经验+教学反思。以后的课堂,吾将上下而求索,将反思进行到底。
辽阔的教室里被播下爱的种子。但丁说:“爱是美德的种子。”’ 周老师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把自己的课堂营造成了一个美好而丰富的小世界,她对学生的爱更为理性,她主张和谐理性的师生关系,使“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成为理想境界,她尊重学生,经常用文字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她会为《成长的美丽》中的那位发胖的女学生心疼许久,会为学生随笔中的一段独白深深打动,会给自己不小心伤害的学生送手套,会真诚地给孩子们鞠躬感谢·······爱是相互的。许多毕业的学生总会给周老师寄贺卡写信送礼物,会经常怀念她那有光的教室,把师从于她作为美好的青春记忆。做师如此,夫复何求?
孩子们需要爱,如果每位教师都能热爱阅读,精心呵护孩子的梦,并在教学中常常反思,用宽容和理解给孩子们播下一颗颗种子,一间间辽阔的教室总会长出一棵棵大树,一朵朵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