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流水人家,这是我超爱的欧洲名城日内瓦。然而,只要把脸从湖面转向街道,这份炽热的爱就要打个半价。
才晚上六点多,几乎所有商店都已经关门了。也就是说,在这城市,现下除了餐馆和酒吧,你几乎无处可去。
这和国内热热闹闹的夜市实在太不一样了。
刚来瓦城时,同行的大姐就叮嘱说:“周四晚上我们吃完饭就走吧,去那个大超市,买点巧克力给大家带回去。”我说,今晚就很闲啊,现在去不成?
当然不成。一过六点,这城就睡着了。除了路灯和橱窗灯,一切都暗下来了。街上也没什么人,到哪都是安安静静的。
头一次来瑞士的我,彻彻底底被惊到了。
晚上大家休息,正是开门迎客的好时候,商家都是傻的么?
而且,这太不方便了。平日工作繁忙,就等晚上或者周末购物了。像瓦城这样,平日六点半,周日总不开,购物时间相当有限——作为消费者,想想脑袋就大了。
大姐听了我的抱怨,捂着嘴咯咯直笑。“这地方哪有多少人加班呢?大家都觉得休息最重要啊。”
是啊。偶遇的本地人也是这么解释的。商店早歇业,员工就有更多时间回家休息。周日是去教堂做礼拜的日子,当然也不能开门了。
不会觉得很不方便么?我追问。还好吧,大家都习惯了。对方如是说。
好吧。在瑞士,商店营业时间是法律,任何人都得遵守。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瑞士人喜欢这种购物模式。在临近边境的瓦城,就有不少人爱开车到法国采购。
为什么要到法国买东西呢?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法国物价比瑞士稍平,二是法国超商的营业时限远比瑞士宽松,购物自然更方便。
你看,其实瑞士人也并非铁板一块。喜欢随时随地购物的,在瑞士同样大有人在嘛。
说白了,这是人类的天性。要不然,你说国内那些超市每天开到九点十点,累累巴巴的究竟为了什么啊?
面对国民的需求和经济的不景气,据说瑞士政府也曾经动过心思,想要放宽商店营业时间,把顾客留在国内。然而,不出意料的是,这个设想刚刚提出,反对声浪便接踵而至。
反对者的理由也相当过硬:这个国家,最重视休息权保障了。此外,要是商店开门了,休息日的宁静氛围还怎么保证呢?
也确实是。日内瓦的休息日,那可是相当的静——没什么车,也没什么人。城里的一切噪音你都听不到。那种安静,纯粹得令人心醉。
对于我这种宅男而言,这种尽弃喧嚣的安静简直完美。也怪不得瑞士人抛舍不下呢。
可是,保障从业者的休息权,一定要靠硬性规定营业时间么?要享受宁静的休息日,商店就必须周末关门大吉么?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要想解决问题,未必只有一种方法可循吧。确保想购物和不购物的人各得其所,真的完全没可能么?
为什么非要规定所有人在一个时间里购物,用一种方式生活呢?
人类的生活方式,不该是伴着社会的进步而越来越丰富么?
本想在此结束文章的。只是搁笔之前,偶然翻到一篇近期弗朗西斯·福山接受的访谈,于是忍不住还想多说两句。
相信很多人都对福山大爷不陌生。他1992年写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那是相当的有名气。关心国际政治的人大体都听说过。
福山大爷最出名的,就是所谓“历史的终结”观点。按照大爷的说法,所有国家都会在体制上走西方的路,最终世界大同。
然而直到现在,世界还没“大同”。对此,大爷的解释是,“历史的终结”啊,它推迟了。
呃,大爷,我真的好担心,你盼望的那一天永远也来不了啊。
我不是什么专家,但我走过不少国家。旅行中我有很多感触,其中以下面这条最为深刻:
在这世界上,人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认真生活着。我们与别人的不同,常常超乎想象。唯有抛却成见,用心沟通,你才能发现每种生活方式与每片土地间的深厚渊源,才能更好地加深对这个广袤世界的认识。
这世界本就是五彩斑斓的,人也是多种多样的。
就好像我希望增加购物便利,你却要追求宁静的休息日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