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脱口秀大会》第四季,这一季有位新人,一个叫鸟鸟的姑娘,昨晚看了她的一场演讲,她讲的每一句话我都感同身受,看她在台上的拘谨和不自在,仿佛看到了我的影子。
她讲了一个“武松与老虎”的故事,她说如果有一天她被老虎咬了,都不敢求救,因为:
如果没有人救,我只是可能会死,可是一旦有人救,我还得跟他打招呼。
为什么如此害怕打招呼呢?
因为担心自己怎么打招呼都是错的。
如果武松从我面前走过,我都会想我应该叫他武老师还是叫他松哥,如果叫武老师就太疏远,但是叫松哥又太亲切了。
这讲得就是我啊。
小时候家里来亲戚,我不知道该怎么打招呼,经常低着头趁着父母不注意悄悄的溜进自己房间,然后再也不出来,因为怕打招呼。
为此,从小到大为打招呼的事儿没少挨父母说。为此,一听说家里要来人,我总找各种借口晚回家,就为了躲避打招呼。
工作以后,看见领导尤其是公司领导在前面,我必然放慢脚步,因为不知道应该如何打招呼才能算得体。
我过分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也会把这种想法投射到别人身上,就像鸟鸟说的:
武松可能也想,她身边是不是有一只老虎,但是她没有叫我,如果我贸然的过去,会不会显得我不信任她的能力啊,这个相当非常危险,好像就我会打老虎似的。
老虎可能也想为什么突然这么尴尬,是不是我咬人的样子太奇怪了,我就知道我的虎牙长得有问题。
我存在感很低,内心戏又太多,因此总是有很多烦恼。
年少的时候父母总想改变我这内向性格,找机会让我锻炼,但都无功而返。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能够接纳自己内向的性格特点,所以内向对于我的困扰也越来越轻了,不想打招呼就笑笑也行,是不是能和大领导得体打招呼也不影响我工作能不能得到认可。
鸟鸟在节目中提到的《内向者优势》中说:
外向者追求广度,内向者追求深度。
许多内向、沉默的人,喜欢对一些微小的事物、情绪和感受,追根究底,深入探索。
也因此,他们具备极佳的洞察力和感知能力,更能切身地理解他人的处境。
内向如我,有自己快乐,不被关注,享受不被打扰的思考,做自己喜欢的事,不犹豫,不纠结,不在意他人的评价,朝自己认准的方向前进,每进一步都是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