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我的小学时代,因为父母的离异,父亲独自抚养我长大成人。不过这不是一篇父亲如何教育孩子的励志故事。今天要说的是,我和书的故事。
在我六岁那会,我开始识字和阅读,父亲有一个书柜,里面存着他少年时期一来所有购买的书本,连环画、散文、英雄演义、四大名著、科学书籍、杂志等等,种类繁多。当时的我,并不知道的是,这里面藏着的是一扇扇来自于各个世界的大门。它们友善并安静,默默地等待我逐一开启它们。
对于当时初级阅读者的我来说,连环画杂志是最好的阅读作品,书柜里的连环画大概都是70-80年代的产物,那时候的连环画作品质朴且描绘生动,通过它们,《复活》《帅克将军》《范进中举》《八十天环绕地球》等中外著作通过绘画的形式,让我对阅读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好感。
在我小学时代,我没有其他同学所拥有的小霸王学习机。书成了我其他同学朋友之外的伙伴。有些时候,不想出门玩乐,便在家里看书。连环画虽然也在看,不过随着识字量的增多,我开始接触更多有意思的书籍,小学六年的时间,父亲还给我订阅了《北京卡通》。每个月最开心的时候莫过于此,当父亲不经意把卡通书递到我手上时,我总会高兴得蹦蹦跳跳,像是过了节一样的喜悦。不,过节也是换不来那样的快乐的。
不仅如此,我开始阅读《水浒传》,那会跟着父亲在菜市摆摊,不忙的时候,我坐在一旁,心无旁骛地看书,一边心里责骂林冲太老实,一边想象他走在雪夜中的落魄无奈;或是看武松在生死攸关之时与大虫的博弈,在他风光还乡与家人相认的喜悦中舒展眉头;看鲁智深三圈醉打镇关西,在相国寺倒拔杨柳树的畅快……可惜的是,因为最后知道梁山好汉最后的悲惨结局,就竟不愿意再读下去,因为我不喜欢悲剧收尾的故事。(不过我要吐槽的是,武大郎当时卖的炊饼,在那个年代是馒头,并不是大家现在所说的烧饼,在此为没有了解这一点就大肆贴着武大郎烧饼广告的商家甩一个大大的白眼)。
期间也看《知音》《故事会》,这两类杂志,相当是精神粮食中的小零食,可以用来打发时间,但是如果试图以此来丰富自己的阅历和作为人生经验的标准,是非常不足为道的。值得一提的是,七零八零年代时期的故事会,连载过一些悬疑的小说,这让我以后对此类的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喜爱,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基于父亲对我的影响(他很喜欢看阿加莎.克里斯提的《尼罗河上的惨案》和《东方快车谋杀案》),在小学时代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开始接触人生第一部推理入门小说——《福尔摩斯推理小说全集》。它不是世界上第一部侦探小说,但是它的名气和阅读趣味性,当之无愧为推理小说榜单之首。在柯南道尔的生动描绘下,一个高智商且理智拥有极强观察力洞察能力沉迷吗啡喜爱音乐擅长伪装术和推理的人物跃然于纸上,生动活现地在每一个读者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形象,并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开来,搬到了电视和银幕前。也因为福尔摩斯,我开始爱上阅读推理小说。另一扇大门由此开启。
二
初中时,阅读进阶。读《鲁滨逊漂流记》《八十天环游地球》《尼尔斯骑鹅历险记》《简爱》《茶花女》《鲁迅文集》等等中外著作,看过这些作品,一面惊诧于作者丰富的想象力,竟能把一个个平淡无奇的故事写到如此引人入胜,同时我也通过小说中对人性对社会的现实刻画,在阅读中感慨唏嘘或是潸然泪下。
简直不可思议,原来想象力和思想竟然可以创造出如此奇妙的作品,我一面赞叹作者的妙笔生花,与此同时,我对阅读的喜爱也在与日俱增。就算换成现在来看,再次阅读以上这些作品,它们依旧不过时,在时光的洪流中闪闪地散发着不可磨灭的光芒。
不得不说的是,阅读的乐趣之一是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想象,因为书里描绘的世界,每个人的解构方式都不一样,所以对于书中出现的各种场景和描绘,我都会任由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由地想象。这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世道是如此艰难,但是想象力是我们在世界中保持真我的一种方式。
在《布鲁克林有棵树》中,作者客观巧妙地陈述了这一点,“孩子得有想象力,想象力是无价的,孩子得有一个隐秘的世界,里头住着从来不存在的东西,他得相信,这很重要,他先得相信这些不属于人世的东西。这样一来,等世道艰难了,孩子就可以回去,住到想象里头……有了这些想象,以后日子不好过,也不会钻牛角尖困在日子里头“。这些道理,也许父母有时候并不会告诉我们,但是保持阅读可以潜移默化地做到这一点。
三
高中时代。《推理》杂志小说集开始问世,这让缺乏推理小说资源的我眼前一亮,在十年前,网络信息资讯尚未像现在如此丰富和快捷,我经常苦于找不到一本好看的推理小说而感到郁闷。而《推理》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种短板和空白,不仅如此,它让我对推理小说,有了新的认知和了解,原来推理小说不仅仅只有福尔摩斯那么简单,世界上第一个推理小说源于爱.伦坡《莫格街谋杀案》;推理界黄金时代的三大巨头是阿加莎.克里斯提、约翰.迪克森.卡尔、艾勒里.奎因;推理小说还分为本格推理、变格推理、社会派推理以及炫学推理,特别是号称“日本四大推理奇书”的《脑髓地狱》和《黑死馆杀人事件》曾一段时间让我废寝忘食,欲罢不能。
除去推理小说的精彩的趣味性不谈(因为说个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人性的善恶丑陋通过一桩桩案件的展开和结束都能展现得淋漓尽致,引人深思,从而让人能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中所谓的是否和对错,在深思以后,引发对生命充满热爱和尊重,这是让我对推理小说一直很着迷的原因之一。
不可忽视的是,在我高中和大学时代,占据另一板块的就是安妮宝贝(现在她改名为庆山)。她的文集我都逐一拜读,很长一段时间,自己受她早期作品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在她的早期作品中,她所描写的都市青年的挣扎、破碎、游离在我较为颓废的高中时代给我带来了一些较为偏激负面的影响(主要还是由于自己状态问题),朋友甚至一度劝我不要再读关于她的作品。不过,她的作品,建议再稍微成熟一点的时候阅读会更为合适,因为阅历的不成熟,有些作品过早接触会带来一些观念的扭曲解读,这是需要谨记的。
四
大学毕业以后,我曾有一段时间停止阅读。现在回想,这是非常可惜的。因为阅读的匮乏,灵魂缺少了思想的支撑,自己有过虚空和迷惘时期。虽然后来继续阅读,比如汉尼拔系列这样精彩的悬疑小说,去年大热的《皮囊》、渡边淳一的《钝感力》等。总体来看,推理小说占据了太多份额,推理小说固然精彩,但是如果长期只阅读一类书籍,其实也是无意中缩小了自己思想的见识面,人应该多多接触不同的人,看书也是同样的道理,看不同类型的书籍,也是一种不同思想的碰撞和交汇,自己才会有更多沉淀和提升。我也是今年才想通这个道理,不过还不晚。
列出今年看过印象比较深刻且值得反复看的小说,希望对大家有所助益:《布鲁克林有棵树》(20世纪初美国劳动阶级生活的缩影)
《恐惧》(作者擅长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且细腻不浮夸,情节引人入胜一气呵成)
《最好的告别》(作者讨论关于在衰老和死亡面前该如何直面当下的问题和引发的深思)
《生活的艺术》(林语堂先生对于生活的看法和对生活哲理的讨论)
《月童渡河》(庆山的随笔散文集,衣食住行家人工作所见所闻的看法,保持她一贯的细腻文笔风采)
说到这里,想起父亲,在我的孩童时期因为受他喜欢阅读的影响,以及学生时代曾经他答应给我买的小霸王学习机和电脑都没有兑现的承诺,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可以保持阅读,安静自处,心游万仞,使得我阅读的书籍比我周围的同学和朋友都要广泛,知识和阅历在某种方面,也成为了我的骄傲和自信。回想起来,当时对他的不满,现在都是满满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