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肯定的;正面的;促进发展的;努力进取的;热心的。
谨慎:指对外界事物或自己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这对词相反相成,原本有向两个方向的意思,配合到一起对要求会更加的形象。然而如何自我体会,是很难从描述中去掌握的。
首先,因为咨询所面对的对象是人,每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性格特点、求助问题的性质和可以接收的程度,都是有区别的,咨询师给予的积极程度是需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权衡,这算是谨慎的一个方面。
其次,咨询师本人也是人,会收到经验、认知、环境、对象等情况的影响,所以对同一个人,不同的时间进行的咨询,积极的程度把握也是一次新的尝试,谨慎能否理解为认真的进行尝试。
此外,随着环境、时间的变化,咨询师的成长、求助者的成长,对积极的定义和需要的程度都会变化,这种变化应是渐渐的、润物细无声的变化,而非突变,也是谨慎的理解吧。
以上只是自己的推测,因为实践太少,确实自己能够感知的谨慎的积极并不够具体和深刻。在咨询中,教科书和一些老师确实也会强调要学会忍受沉默,学会倾听,其实自己的感觉是,如何把握咨询方向,引导求助者向内思索,进行“意识扩大性自我探索”更加重要且难以掌握。我会在咨询中由于求助者滔滔不绝而不好意思开口打断,害怕会对对方造成伤害,所以这是谨慎有余积极不足。这种情况除了让求助者发泄自己的情绪而进行过多的诉说,其实对心理的成长帮助并不大,而有几次我打断对方,向与咨询问题相关的方向去询问的话,有时候会遭遇求助者的回避与敷衍,这种情况我就很难当时找到更好的方法让对方去面对这个问题,并深入探讨下去。会因为对方的回避,也采取顺水推舟的态度,最后就是时间白白流过,只让求助者体会到了我确实是愿意听ta诉说,是能够接受ta的感受的,对问题的处理没有实质帮助。
所以还是要进攻呀,积极的向前,积极而不盲目,是建立在对基础理论的认知清晰和对实操经验的多次积累上,从实践中体会理论的意思,从而把握好火候。
所以来自别人传授的间接经验,也可以算是理论的部分,自己不实践到一定的程度,产生不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始终也是雾里看花朦朦胧胧吧。似懂非懂,却自以为懂了,算是不自知的第一层;似懂非懂,作为不懂去探究,就到了自知不知的第二层;等能够掌握清楚,自己感受到那种谨慎的积极是什么样的,便是自知已知的第三层;等掌握并运用熟练,成为习惯,内化到每一次的咨询之中,不会去想到谨慎的积极这几个字,却严格按照此来操作,便是不自知已知的第四层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