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文字:诺尘
这一餐,是我第一次吃正宗的成都火锅,果然是香辣扑鼻,一道道涮品摆将上桌也是十分的精致,原来一直听闻成都火锅热辣无比,这让我吃的时候不免有些小心翼翼,夹起一片涮好的肉,沾好碗中调好的酱料,放入口中,果然鲜香无比,但却也未觉多辣,就当我认为辣度不过如此之时,胃中开始泛起灼热感,原来这份辣还要看后劲。
虽然有些惧怕这种辣,但还是控制不住这种诱惑,便也豁了出去。当然,这也让我第二天一早吃了些苦头。
这一顿火锅,吃着聊着,外面天色也渐暗了,成都与哈尔滨隔着两个时区,成都天黑的要晚一些。朋友的宝宝这个时候也犯困了,我们便张罗着结束。
出了饭店,我们便挥手惜别,她和我们约定,这几天再找我们,多陪我们转转,可谁知因为后来因为临时改变行程,走得很急,也便未在相见,这一别,又不知何时会再相见。
因为吃饭的地方就在杜甫草堂附近,于是和朋友告别后,我们便来到了杜甫草堂门口,可这个时候杜甫草堂已经闭园,也幸好当时闭园未入,因为就算进去,当晚也逛不完。我原本以为杜甫草堂不大,但隔天去的时候,才发觉我错的有些离谱。
草堂进不去,天色也未太过入夜,便决定转道去宽窄巷子看看,毕竟一直听闻晚上的宽窄巷子十分的热闹。但略微遗憾的时,刚才吃的过饱,再去那似乎要拒绝很多美食。
坐车前往,到达后发现这个地方果然不负盛名,当时并不是旅游旺季,但宽窄巷子里依然是人满为患。
原来我以为宽窄巷子就是这个地方一个名字而已,到了后才知道,原来这地方真的是有宽巷子和窄巷子,所以才叫做宽窄巷子。
后来还得知关于这巷子的名字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传闻,说在民国时期的一次城市勘测中,当时的工作人员在度量之后,便随意地将宽一点的巷子,标注成了宽巷子,窄一点的标注成了窄巷子,而有井的那条便被命名为了井巷子。就这样,这三条巷子便完成了改名的工作,并延用至今组成了著名的宽窄巷子。
当然,也不知道这种说法到底是否准确。
宽窄巷子中全是仿古的四合院,也是十分难得的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清朝时期这里曾是成都的满城,后来清朝没落,才得以开放。它与
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
一入宽窄巷子,便被里面热闹的氛围所感染。
古朴的建筑,配合着现代的商品,中间还穿插着著名的四川各式小吃,如未亲至,肯定会觉得这一切会在互相映衬下都显得十分突兀,但身处其间,却感觉一切融合得理所当然,反而有些相得益彰。
宽窄巷子中有多家茶馆,进去来上一杯,再听两段传统戏曲,仿佛能还原一些民国时期电视剧中的场景。
夜渐深了,然而巷子中的热度却丝毫未减,人头攒动,各个店铺中也都是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在来成都之前,便曾听来过成都的朋友说成都晚上才最是热闹的时候,入夜一两点中再回家简直是正常不过。现在就此场景来看,果然所言非虚。似乎只有在晚上,人们才能暂时抛下所有的压力,来放松,来享受。
当天在游宽窄巷子的时候其实有两大遗憾,一个便是吃饱喝足前来,让自己难以再去品尝那些诱人的小吃。还有一个便是未能带相机过来,原本打算隔日再来,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一直到我离开成都,也没能再来宽窄巷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