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小的时候,我们会认为,父母说的、教育的都是对的,但是随着年岁增长,经历了很多事情,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之后,我们逐渐了解人和事,开始有了我们自己的判断、看法,到一定年岁,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看问题、看事物的角度、价值观、处事方式,这些方式与父母曾经教给我们的那些方式,有些是相同的,有的却是非常不同的。
因此,我们开始思考:父母教给我们的是不是全对的,父母所讲的东西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的,多大程度上是片面的。我们开始有了批判性的眼光和角度,开始生发出自己的生活方式。
父母所说的方式和我们逐渐形成的方式之间会有更进一步的交流、碰撞、妥协和忍让。最后的结果是,在双方“方式”的种种互动中,我们看清了父母这些方式背后的深层次假设、深层次现实基础和心理基础。
当我们认识这些深层次的假设后,我们会用辩证的视角看待父母,开始较为全面地接受父母的优点和缺点、对与错,开始以平等角色与父母进行对话,而父母在跟我们的交流过程中,也能真切地看清他们这些方式以及这些方式背后的深层次假设(很多时候,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之后,父母开始审视自身,开始在交流中进行角色变换,开始跳脱于“唯父母令必行”、“唯父母话必对”的原先状态中,走近真正的积极对话,更好地看清自身(尤其是弱点),更好看清这些弱点对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并能虚心接受自己所犯的或潜在的不良影响,我们的父母才能在真正的交流互动中,学会以更加平等、更加客观、更加理性的方式来跟我们对话,来完善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