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胜景,风光无限。经典诵读《千字文》带你领略!
《千字文》节选
九州禹迹,百郡秦并。
岳宗泰岱,禅主云亭。
雁门紫塞,鸡田赤城。
昆池碣石,钜野洞庭。
这一段《千字文》说的是九州之内都留下了大禹治水的足迹,全国各郡在秦并六国后归于统一。五岳以泰山为尊,历代帝王都在云山和亭山主持禅礼。名关有北疆雁门,要塞有万里长城,驿站有边地鸡田,奇山有天台赤城。赏池赴昆明滇池,观海临河北碣石,看泽去山东巨野,望湖上湖南洞庭。
九州禹迹,百郡秦并。“九州”是中国的代称,上古时代,洪水泛滥,尧帝让禹的父亲鲧治理洪水。鲧采取筑堤堵水的方式,历经九年,也没能把洪水治理好,因此而被杀头。鲧的儿子禹接着继承父亲没有完成的治水,他总结父亲的治水方法,改变了治水策略,变堵为疏,让洪水最终流入大海。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中有一次路过家门,妻子正在生产,听到儿子呱呱坠地都没有进门。为了治水,大禹腿上的汗毛都磨没了,经过十三年的治理,大禹治水终于成功。大禹因治水有功,舜帝将帝位禅让给了他。在治水过程中,大禹走遍天下,对各地地形风俗物产都了如指掌,他就重新将天下划分为九个州,并铸造九鼎,用来安定九州。大禹治水的足迹遍布九州。
百郡秦并,古代最早的行政单位就是县、郡,县大于郡。“郡”是周朝的行政单位,一个县下面设四个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全国设三十六郡,每个郡下面设若干个县。汉代以后,陆续增设一些郡,汉武帝时,全国的郡有一百零三个,所以称为“百郡”。因为这些都是建立在秦统一六国的基础上的,所以称为“百郡秦并”。
岳宗泰岱,禅主云亭。岳指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宗,指宗主。五岳的宗主就是泰岱,泰山又称为“岱山”,因为位于山东泰安州,所以称为“泰岱”。历代帝王在政权更替、新君登基时,都会到泰山进行封禅大典。祭天为“封”,祭地为“禅”。祭地会在泰山周围的云山、亭山举行。
雁门紫塞,鸡田赤城。《吕氏春秋》说:“天下九塞,雁门为首”,如果你要看关隘的雄伟壮丽,首推雁门关。因为雁门关地势较高,周围群山围绕,只有过雁峰周围有两道口,可以让大雁正好飞过,因此,称为“雁门关”。雁门关是长城上的一个要塞,地理位置非常险要,历代都是战略要地。紫塞,指的长城,为什么叫紫塞?秦始皇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朝鲜,长达万里,土的颜色都是紫色的,所以叫“紫塞”。我国各个地方泥土颜色不同,有黄土地,红土地,黑土地等。长达万里的长城下,土都是紫色的。为什么呢?修筑长城的老百姓有生还的吗?一批批全都死在城下了。老百姓血肉之躯掺和了泥土,恰恰是紫色。“紫塞”这个名字虽然大气,但是也悲凉。
鸡田赤城,鸡田是古代西北塞外地名,那里有中国最著名也最偏远的古驿站。古代通讯不发达,中央政府发布的政令、地方呈报中央的文书都是要靠人马一站一站地送,驿站就是传递文书的信使们中途休息和换马的地方。中国最古老、最偏远的驿站就在西北的鸡田。“鸡田”与“雁门”一般都和战争相关,边境少数民族众多,战事频繁,所以鸡田驿通常都向中央传递紧急军情。赤城指浙江赤城山,是著名浙江天台山的奇峰之一。因为山上泥土颜色是红色的,山的形状像城堡,所以叫“赤城山”。高三百四十余米,在四面青山中独树一帜,历来被看作是天台山的标志。每当晨曦高照,满山霞光笼罩,著名的“赤城栖霞”是天台山八大景之一。
昆池碣石,钜野洞庭。昆池,指云南滇池,碣石,指河北碣石山,自古就是观海胜地。三国时魏武帝曹操就有《观沧海》的诗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钜野,指古代著名水泊钜野泽,远古时期,泰山和济水之间因为黄河携带的泥沙淤积,逐渐形成了一片比较开阔的平地,鲁国人看到这一片平野,很是惊奇,于是称它为大野,也叫钜野。在这片平野中,有一片湖泊,叫大野泽,或者钜野泽。唐代以后因为黄河屡次决口,这片湖泽因为泥沙淤积而逐渐干涸,只剩下北面的梁山泊了,现在已基本消失,但钜野的名称留下来了。洞庭,指洞庭湖,它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跨湖南、湖北两省,号称“八百里洞庭”,北宋时期的范仲淹曾为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因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称。
中华大地是不是风光秀丽,景色壮美,让人心旷神怡呢?
辰天心书院,让国学智慧走入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