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一首出自大诗人杜甫的诗《江畔独步寻花》,诗中写道: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首以写景为主的诗,最让人铭记于心的是后面两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给人展现了“蝴蝶在花丛中流连飞舞,黄莺在树上自由在地娇声啼鸣叫”的令人艳羡的自由自在的画面。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画面,应该是很多人都向往的吧。
最近我在阅读的一本书《浮生自在》,在这本书里收录的一篇篇散文,也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幅自在人生的画面。
2020年9月,是“北京文学”创刊70周年。北京文学编辑部发行了70周年经典作品系列丛书,有中篇小说卷2册,短篇小说卷1册,报告文学卷1册,散文卷2册。《浮生自在》是散文卷,收录了16篇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作品。作者有贾平凹、毕飞宇、史铁生等等,都是文学大家。基本上代表了70年来“北京文学”的最高水平。
本书是以“自在”为主题的散文精选集,收录了史铁生、贾平凹、毕飞宇、汪曾祺、蒋韵等16位知名作家的16篇经典散文随笔,全书分为三辑,分别是“放下的禅意”“享受自在生活”“静思与独处”,内容隽永,耐人寻味。
“放下的禅意”这一辑的散文告诉大家“人生的道路上,只有放下心中纷扰,舍得外物得失,包容他人果实,岑鞥实现自我修行”。“享受自在生活”这一辑聊的是日常生活,说的是“我们需要珍惜每一个云淡风轻的小子日,享受生活带来的美好,也要从容抵抗所有的风暴的不安”。“静思与独处”这一辑谈的是人与自我相处的智慧,“静思是肉体与灵魂的天人合一,独处时自我生长的必要空间”。
该散文集,无论主题与内容,都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所收作品皆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作家的风格各异,文字意蕴丰富,内容精彩纷呈,或感人肺腑,或启迪心智。
汪曾祺的作品,一直是我想读的,在本书中,我又读到了他的作品《西山客话》。这篇散文从小视角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即兴偶感,娓娓道来。在他们笔下,生活充满生机,充满情趣,洋溢着对世界丰富的爱,字里行间无一不彰显着作者独特的思考和体悟,让读者感受到灵魂深处的自在与安宁。
许谋清写的《离开安平的伍秉鉴》一文,更是吸引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因为文中的伍秉鉴,颠覆了我对世界首富的认知。在我的认知里,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世界首富。
2000年,美国华尔街报评出1001—2000年世界50巨富,中国六人: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珅、宋子文、伍秉鉴。这其中两个皇帝,一个明朝太监,一个清朝贪官,一个出自国民党四大家族,这些我都知道,但伍秉鉴何许人也?
伍秉鉴,福建安海人。祖上是安海的一个茶农,到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时,伍家开始参与对外贸易。1783年,其父伍国莹成立怡和行,为伍家的事业奠了基业。伍秉鉴也可以说是一个富二代了。其父过逝后,伍秉鉴把怡和行的茶做到极致,因为茶的利润非常大,再凭借着他超前的商业意识,到国外去投资,做到了跨国集团。
伍秉鉴到底有多富?这么说吧,清政府的财政是4000万两白银,伍秉鉴的财富是26000万两。当然,于今天的世人,伍秉鉴的眼光才是真正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要说为什么欧美已经进入工业时代,世界首富却出在落后的中国?因为中国控制世界茶叶市场两个世纪,鸦片战争前的两个世纪。茶,催生了一个世界首富伍秉鉴。
我们来看看伍秉鉴的朋友圈,你就知道他有多厉害:美国眼科医生博驾,是他朋友;美国商人罗素,是他的朋友;美国福布斯排行榜中的福布斯,居然还是他的干儿子,厉害了吧!
在《浮生自在》这本散文集里,胡念邦写的《一只愤世嫉俗的猫》,也是非常吸引我的注意,让我读完一遍,忍不住再读一遍。作者用十分幽默的笔触,写出了一只特立独行,卓尔不凡的愤世嫉俗的猫的形象,把我平时眼中温柔高傲的猫的形象,又来了一个颠覆。
读着《浮生自在》这本散文集,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李涉的《题鹤林寺僧舍》里的诗句:
“终日昏昏醉梦间,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偷得浮生半日闲。”
是啊,浮生,本就变化无常,漂浮不定。浮生自在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心境。《浮生自在》值得一看。
(字数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