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全:公安诗人、作家胡永明诗歌《留痕》赏析

2018年11月7日,胡金全向胡永明赠送自己抄写的《留痕》书法作品。


公安诗人、作家胡永明诗歌《留痕》赏析


胡金全


      称赞某人的书法,常会说到字如其人。用“诗如其人”来形容《留痕》,我想完全是合适的。《留痕》仅有短短的两节八行,我在理性的文字与诗句中,可以透视到诗歌的“尚境”与触摸到诗人的“心灵”。突然,我想起昨天与一位道教武术家章静勇的微信交流。他发了个句子“境由心造,退一步自然宽”,说是上联,要我对下联。正好手头上事情挺多,我一转念随手发了句:“梦随人愿,求上进海空阔。”我心里明白对出的“下联”肯定不是严谨的上下联关系,而今天品读永明先生诗歌《留痕》,却让我想把这次“文字”交流的“成果”——“境由心造,退一步自然宽;梦随人愿,求上进海空阔”,用于赏析《留痕》的主题。

      《留痕》之“境”是围绕着“痕”的意象布设的。“额头的皱纹” 每个人都是无法避免的,是无情的岁月在额头上留下的衰老的痕迹,正如诗人所说“是岁月的留痕”。虽然这是现实,但诗人没有哀叹“岁月催人老”,而是通过“额头的皱纹”之意象的特征——“凹”与“凸”联想到黑夜与白天,这实现了从“实”至“虚”的转换,从“象”到“意”的转换。人生的哲学意蕴在“凹是失败的夜,凸是成功的晨”的朴素诗句中。根据诗人的年龄可以判断应该是从工作一线退居二线了,似乎是一个常有“人生感叹”的年龄段,而我没有觉得诗人之“叹”,闻其“感”却是那种“退一步自然宽”的理性智慧味儿。诗歌《留痕》的职业“痕”非常明显,境由心造——这是诗人长期在公安战线工作上职业“惯”心造就的对人生探索与理性思考之境。生命不息,思考不止。诗人把“失败”给了凹的夜,把“成功”给了凸的晨。夜是检点、反省与思考的“夜”,晨是阳光、拼搏与奋斗的“晨”。从“我额头的皱纹”,看到了诗人坦然面对失败与成功的一生、思考与奋斗的一生。

      人生的思考与奋斗,总是围绕着自己的目标进行的。诗人“思考与奋斗”的“夜与晨”当然有自己的目标与梦,正在诗歌第二节中“我额头上的皱纹”里。优秀的诗人总是能把意象调遣到最合适的地方,使用意象技巧的能力也在这方面体现出来。从“额头上的皱纹”到“祖国的留痕”顿然大大提升了本诗歌的可见性与透明度。这是从“小皱纹”到“大皱纹”的演绎,这是从“小我”到“大我”的升华。如果说诗歌第一节是诗人“退”下来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那么诗歌第二节则是诗人“人退心不退”的境界,更大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爱国大情怀。人生有成功与失败,祖国在走向繁荣富强的过程中有起起落落。祖国的命运却连着诗人的每一个日夜交替,看“我额头的皱纹”!凹是诗人的忧思、是爱国者的忧思;凸是诗人的图腾、是爱国者的图腾。“跌落的谷”中的忧思是为精神抖擞地迈向“攀登的峰”。

      诗人的皱纹是诗人的心境,诗人的心境是诗人的写照;诗人的皱纹情连祖国的命运,诗人的人生心系中国梦。诗歌《留痕》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在虚实结合、阴阳互动的人生哲学探索中,深刻地意蕴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的紧密相连,寄托了浓浓的爱国情。整齐的语法结构、“en”的韵脚使诗歌富有节奏感且铿锵有力!没有结论,只有辩证;没有热烈的奔放,却有理性的情感;没有豪言壮语,却表率了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大“志”!

      诗人的皱纹是岁月的留痕!

      诗人的皱纹是祖国的留痕!

      诗人的留痕是爱国的皱纹!

      此评算我为诗人而留痕吧!


        留  痕


        文/胡永明


        我额头的皱纹,

        是岁月的留痕。

        凹是失败的夜,

        凸是成功的晨。


        我额头的皱纹,

        是祖国的留痕。

        凹是跌落的谷,

        凸是攀登的峰。


胡金全,诗、书、画及文艺评论名家,现任香港文联副理事长、美中文化艺术中心名誉主席、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人民文艺家协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名家理事会副理事长、香港文学促进协会副理事长、国际联合报执行总编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