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桂方
昨夜做了一个梦,梦回到老屋院中的那棵老槐树。童年的快乐延续着、拓展着,躺在老槐树上的感觉是那样的悠然、安详、恬静,瞬间就能进入梦乡。梦中梦的思维是清晰的,然老槐树忽然之间就变成了母亲,自己是躺在母亲的怀抱。母亲?真是母亲!母亲不是离世三年了吗?我哭了,“这么长时间您去哪啦?!”可母亲瞬间忽又变回了那棵老槐树。剧烈中猛然惊醒,发现我真的在哭,泪水已打湿枕巾。
小时候院中有棵盘口粗细的老槐树,不清楚她的树龄,枝繁叶茂。除中间主杆垂直向上外,所有分枝都是小角度向四下伸展,虬曲着、盘错着、重叠着。枝杈很低,很容易抓握攀爬;树冠如盖,夏季是我们全家乃至周围串门邻居纳凉的好去处;枝叶茂密,不光遮阳,还能避雨,小雨根本不在话下,大雨树下也确保至少一刻钟内是干的。
她的花季正好在我的暑假里,簇簇黄白色花串点缀着树冠单调的碧绿,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但美好中总有不足相伴共生,那就是俗称“吊死鬼”,又叫弓腰虫,学名槐尺蠖。我最讨厌这种青虫子,能跟蜘蛛一样吐丝垂吊在半空,爬行的时候身体夸张地大幅度弓起来;但我家小鸡却最喜欢它,一道大自然馈赠的美味荤菜。
秋后,树叶慢慢凋零,隐藏在叶间的果实槐连豆就逐渐显露出来,我会采下几串,用石头砸烂成黏糊状,从母亲的针线萹里偷根二尺长的布条,将槐连豆糊裹在布条一头,用手挤压捏紧,这样,一个链球就做好了,和小朋友一起比谁甩出去远,谁抛上去高;入冬后,母亲会用竹竿绑着镰刀把槐连豆够下来,烀熟剥米,加上葱姜椒蒜,做成全家过冬的咸菜。
更主要的,她还是我儿时专属的摇篮。老槐树离地约两米高的位置,两根树枝交叉成了一个恰好能兜住我身体的吊床,其中一根又横生一枝,正好做了我的枕头,前面还有树枝可以担腿放脚,兜在中间的我没有一点不舒服,即使睡着了也掉不下来。
据说槐树是母亲从娘家移栽过来的,这棵树也是她唯一的念想。生逢乱世,更不幸生在一方兵家必争之地;姥爷在母亲十几岁时,就在外出收账回家的路上被土匪劫财枪杀了,接着舅舅唯一的儿子,被战乱中从房顶落入家中的炮弹炸死,舅舅随后忧郁成疾,不久就离开了人世,舅母也自然改嫁离开了,家里一下子 就没了男丁,只剩下母亲和姥姥母女相依为命。
悲惨的少年丧父,继而又悲催的丧侄、丧兄、走嫂,让母亲早早尝尽了痛失亲人的人生大悲,和生离死别的凄楚,同时也让失去依靠的母亲分外坚强。四十年代初参与革命活动,并秘密担任妇救会主任,后因姥姥多次哭闹干涉甚至以死相逼,才无奈退出;组织上多次上门动员、劝说、讲革命道理、做思想工作,怎奈姥姥咬住口不同意,只好作罢。是啊,老人的思想固然落后,然站在她的角度就完全可以理解了,毕竟家里失去的人太多了,本是完整的六口之家,转眼之间只剩下两个人相依为命,真的不敢再有闪失了;那时的革命还看不到未来,而且也确实有不少农会和妇救会的干部因为被出卖而遭到敌人杀害;母亲的妥协是无奈的,自古忠孝难两全。
记得儿时邻家的孩子们闲时就经常跟着母亲回娘家,走舅舅,看姥姥,而我生来就缺失这个概念。逢年过节我都是跟着父亲一起烧纸祭祖,而母亲也总是在父亲那里分一些纸钱,端碗饺子一个人单独到僻静处焚烧,没人听到过她的心声和祷告。
相较于现在的孩子,我们那辈人的童年既是快乐的,但同时也确实是辛苦的。紧卡着不能耽误大人出勤挣工分、不能耽误我上学的点,早上天不亮就被母亲拖起来推磨,内心是极度抵触、十二分不愿意的,有时候扶着磨棍都能睡着了。也因此更不理解母亲咋跟铁人一般不知疲倦,晚上都是看着她油灯下或缝补衣服、或纳鞋底进入梦乡,尤其是她那投射在床边墙上不时拿针头在头发上磨两下的影子,特别催眠;而早上又早早做好饭收拾停当拉我起来帮着推磨,她一夜到底睡了几小时?
我家的石磨实在太大太重了,母亲一个人确实推不动。推磨时最期盼的不是东天的太阳,而是磨上盆里的太阳。那时候的面盆都是搪瓷的,里外都是漆烤着各种图案花纹,我家的盆里、边上、近底部是一圈发光的红太阳,每天早上都是提前泡好的玉米粒(偶尔也掺点小麦),加上山芋丁,再加水,搅拌成满满的一盆,随着一圈一圈的转圈推磨,母亲边推边手握铁勺,有节奏地从盆里一勺一勺舀出喂进磨嘴,磨出的糊子慢慢涌满磨槽,继而流到下边盆里,磨盘上盆里就逐渐露出了阳光,那就是我的希望,不由的脚步也加快了。须臾,下面的红太阳就露出来了,盆里也马上见底了,预示着今天的推磨终于结束了;然后,放下磨棍直奔老槐树,三两下爬上去躺到老槐树上睡个几分钟回笼觉。而母亲还得收拾糊子去锅屋烙煎饼,接下来全家起床喝着稀饭就着热煎饼,饭饱后陆续各自出工、上学去了。
记不清多少次,在树上睡着了。有时是因为皮闹乏了,有时是因为受责赌气了,而醒来的时候却都是躺在温暖的床上,每次总是母亲踏着梯子,把熟睡中的我抱进了屋。 岁月无痕,是因为经不起时间的冲刷;往事的片段逐渐地残缺着,模糊着。
母亲不在了,老槐树不在了,我的童年也一样不再了,回忆也已变成了追忆;唏嘘过后,只空留依稀一梦......
【作者简介】朱桂方,男,1964年11月29日出生,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人,1985年从事通讯报道,1995年开始文学创作,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