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参加小组活动,咋办?
青少年实操班课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孩子们积极参与,整班互动,小组互动,到处传来孩子们爽朗地笑声。
导师们个个练就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有一个组的导师默默地观察着每一个孩子,很快组里有个孩子的表现引起了导师的注意,他跟大家格格不入,自我介绍不介绍,小组活动不参与,课堂上也不回答问题。
驰淋导师一声令下,小组的孩子们马上聚拢在一起跟着入组导师共谋大计。人人都拿着自己的东西热火朝天加入到队名队、文化等团队建设工作中去。这个孩子却置身事外,一动不动。
入组导师和督导导师眼神一会合,马上分工明确。瞅准机会,督导导师走过去,俯下身来,搂着孩子的肩膀,温和地说:“乖,这是发生了啥?”孩子不吭声。导师故意装作不认识地问:“乖,你叫啥名?”
“我不跟你说!”(孩子处在对抗中,我们做家长的大胆设想一下,这如果是咱家的孩子,咱们咋弄?是不是火气“腾”就上来了。)
导师就是导师。不在于你的语气、语态、内容,我只关注你给予了我回应。导师暗自高兴“只要有回应,有门儿。”
导师笑说:“那让我猜猜,你姓杨?你是杨那个建树?”
孩子说:“我不姓杨,我姓张,我是张XX.”
导师笑说:“哦,我知道你,你可会说了。”
“你都不认识我,你咋知道我可会说?”孩子怀疑地问。
用心地导师和督导导师早做足了功课,把孩子的音容笑貌、兴趣特长记在了脑子里。听孩子这么问,导师不慌不忙地说:“上次面试的时候,你说了很多呀,还说了很多关于你的卡片的事。哦,你手里拿的是不是你说的卡片呀?”(看见啥聊啥,成功找到了交流媒介。)
孩子说:“是的。”
“你怎么不打开呢?”
“我没有剪刀。”
“那你有没有求助呢?”
“我问了,他们都没有。”
“他们都没有?他们都是谁呀?左右的同学都问了,那你还没都呢,你还没找我呢?导师、助教也是可以求助的人呢。来,你跟老师说你需要什么?咱得说出来,说出来别人才知道呀。”
孩子说:“老师,请问你那里有剪刀吗?能不能借我个剪刀?”
“我有,好的。”
剪刀到手,孩子要开始剪了,导师说:“停,老师给你录下来好不好?这么有纪念意义的时刻咱存下来。”
导师通过和孩子的聊天,已经精准发现这孩子缺少关注。缺啥补啥,你缺,我就给,还要给得足足的。
录好了视频,孩子乐呵呵地参加接下来的活动了。
不是孩子做事不积极主动,而是缺一个这样有耐心、有智慧、有方法的人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