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下这个标题,我的心情并不沉重。
当我上一篇文字还在为报名者少略微犯愁的时候,于昨天突然番悟,为什么要多呢?多少人才算够呢?大概原因是基于我的课程设计里有游戏,至少需要8-10人。
一、课程回顾
今天下午一点,便到了教室,这算是全校最高大上的教室了,专门用来小班上课的录播教室,最大可以容纳40多人。这里的桌椅不像其它教室那样固定,而是可以自由移动和拼接,四面墙的三面都有黑板,可以用来书写。没做PPT,唯一做的就是准备了两个小游戏和几个问题。
到了1点30,一共来了四个人。我有心理准备,想想北大的考古学专业还只有一个学生呢,这一堂课算什么呢。来的都是自愿的,这正好解决掉一个学习意愿的大问题啊,不然单单这个学习主动性问题就要费心思解决下。
欣然开始。
简单做了自我介绍,便抛出第一个问题:各位同学,家人、亲戚或朋友有没有做生意或创业的?均表示没有。“那么讨论第二个问题,你认为创业教育课程应该学习什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先回顾下各自专业目前所上的课程都教些什么呢?”。一轮下来,四位同学来自四个不同的专业,工学两位,管理学一位,艺术学一位。发言内容的共同点均是目前的课程主要讲理论,考考试还能对付。当回答创业教育课程应该学习什么时,能源专业的学生打开了话匣子,巴拉巴拉讲了差不多有5分钟,主要意思就是要多引入实践。关于这个现象我完全可以回应解释下,但课堂可能会因此跑偏。看他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趁他停顿,插话打断示意其它同学有没有补充的或其它观点。另外几位观点基本一致,只是稍作补充。
第三个问题:经商,做生意,创业有何区别呢?我在白板上写下这几个词。能源专业的那位小伙子站起来率先发言:我认为没什么区别。见他站起来,“你可以写下来。”“没啥好写的”,小伙子直接拒绝了我。“这几个事,分出区别没什么意思,界限并不明朗,做生意也可以是创业,都是为了赚钱。但我觉得创业是为了提供一种社会价值。”没有人再发言,我通过举例说了下我自己对这三者的看法,在说到创业更多的是一种基于实现自我价值的行动时,他直摇头。我请他阐述,:“只有有了社会价值,创业才可以成功.......”。
“你说的社会价值如何评估,怎么得出呢?那么多创业公司倒掉,是不是就说明没有社会价值呢?”我提问。
“这很明显啊。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应用,明显就促进了人类文明。”
“蒸汽机在刚应用时,瓦特恐怕并不能预料后面要随之发生的状况吧。工业革命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蒸汽机的引入更多的是资本家为了促进他所在行业的生产效率,至于促进社会价值,若处于当时那种环境,我个人认为并不清楚,甚至资本家都没考虑过这个事情。当然,谈论这些大词非常拧巴,回忆那个时代也只能宏观叙事。不如我们置身于当下吧,比如人工智能创业。主张人工智能的说,人工智能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可以说出1000个具有正面的社会价值的理由。但是不是就没有反对声音呢?当然有,有人说人工智能万一超越并取代了人类,会不会像黑客帝国里那样。你看,这也是一些人的担心,那么社会价值如何衡量呢?”
寂静。
“这个问题供大家思考,并无标准答案。”
“接下来,我们再收敛一下。刚才有同学提到创业要写商业计划书,要做市场营销等等,那我就延伸介绍一下创业教育的发展史,看看目前的创业教育在做什么。”
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学问,那我们需要一起来看下创业研究的历史: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创业研究聚焦于个体,即创业者特质:成就需要、自我控制、高风险承担倾向和对不确定性的容忍。
第二阶段,80年代,聚焦于创业者做了什么,这表现在对创业过程的若干主题研究:机会评估、商业计划制订、营销计划制订、资源获取、管理新企业和退出。
第三阶段,90年代末,创业研究则再次回到个体,但不是研究创业者特质,而是方法,即人们用来做出有关机会识别、机会评价、新企业创建以及企业成长的评估、判断或决策的知识结构。这个阶段的产生,得益于脑科学研究的发展。
因此,目前的创业教育也就着眼于:如何将创业中的愿望起点与创业活动衔接起来。换句话说,问题不再是某个个体能否成为一个创业者,而是某个个体如何才能变得富有创业精神、发现创造机会并针对机会开展行动。
而大家,今天自愿来参加这个课,可以说已经基本具备了创业愿望。在接下来的一系列共计16学时的课程,我们就是在实践中学习那些方法。
以上,42分钟,完毕。
二、反思
若有课程设计,我唯一的设计就是这将是一个开放性课堂。讲究问题讨论和探索。所以,课堂必有不确定性存在,这正如创业过程中会发生许多不确定性一样。基于这样的背景,在我发表自己的观点时,难免会有不认同,并受到大胆挑战,因为听者的思维已被触发,这正是我要的效果。本身创业教育也是一个尘埃未定的学问,处于研究和探索中。而我所推崇最好的一种课堂学习,正是基于问题的讨论,观点碰撞,触发思考,在思考中反思自己可能存在的固有“成见”,这也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学习。课堂曾两次有点失控,赶到驾驭困难,这是不是正好说明了以学习者为中心呢?
知识太过浩繁,能在课本、书籍和互联网上搜索得到的,都不足以大讲特讲。课堂上,则是实现讨论、思考、观点碰撞的地点。发的通知是基于游戏的创业教育导论,导论基本完成,还有一个“游戏”的要素未能实现。实在是人太少,一时也没找到可以适合几个人的创业体验游戏,而未能实施。通过游戏体验和认知创业,便是听者所言并诉求的一种实践方式。
自己的语言组织,课堂展开逻辑性有待提高和完善。
来自一位听者的课堂评价:“挺好玩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