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2节《密度》(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认识到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且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的质量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物理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并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
在实验的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杯水、一杯酒精、铁块、铝块。提出问题:
1.如何区分一杯水、一杯酒精?
2.如何区分铁块、铝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水和酒精都有特有的气味,这是它们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特性来鉴别。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
如何区分表面颜色相同的铁块和铝块?
让学生交流讨论区分方法:两个金属块互相划,用磁铁区分,或者可以通过掂量它们的重量去比较。
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并由学生提到的掂量测重去区分两者,牵引出当两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不同时,可以根据物质的另一种特性来更严谨地区分它们,我们这一节课就要探究这种特性---密度。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实验探究、合作讨论
1.提出问题、猜想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我们如何验证呢?
2.设计实验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利用手中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引导同学讨论可以围绕以下三个问题:
①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②需要哪些测量工具?
③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为了降低复杂度,提供的铁块和铝块的形状都是规则的,利用天平测质量,刻度尺测边长计算体积。(教师巡视指导)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实验、鼓励学生动手实验,收集记录数据。
4.分析论证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以体积V为横坐标,质量为m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连线,做出m-V的图像,通过观察表中的数据和画出的图像,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与猜想一样吗?
(过渡):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这就说明这个比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特性,物理学引进了密度这个物理量。
物理意义:
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物态相同,其密度相同。密度用字母ρ表示,。
ρ水=1.0x103kg/m3,表示每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x103kg。
请学生判断这个观点是否正确,若不对请说明为什么?
由密度公式可知,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以此来强化对于密度概念的理解。
环节三:巩固提高
多媒体出示例题:一个铁球质量为158g,体积是35cm3,试问此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来解决实际问题。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作业:收集和思考密度在生活、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