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丹把《熟年》里面一个市侩,钻营又精于算计的城市底层妇女的形象塑造的非常成功。
毫不夸张的说她那滔滔不绝的言论,把媳妇当外人,把儿子攥在手心里的样子现实又真实。
说她自私,可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儿子和老公,说她无私,她非要儿子在自己和媳妇儿之间选一个。
其实她不过是无能为力罢了,她的知识层次,格局认知只够得着生活最底层的逻辑。
01
她是一个超市的理货员,还经常迟到早退。
老公是一个厂里的厨师,当初考虑想要照顾得了阿尔兹海默症的母亲,所以提前内退。
看到妻子和儿子两口子因为买房子的事情闹到水火不容。
他去找工作,被一次又一次拒绝以后,想到了送外卖。
吴二琥虽然心疼老公,但是还是选择支持他。
吴二琥的心思就像他们一家人住的房子一样,局限在方寸之间。
她为了让儿媳早日生孩子,给儿媳两口子画大饼,说要给他们买房子。
可是他们怀孕以后她又说要三五年以后。
其实不是她不想买,只是她没那么多钱,她太溺爱儿子了,不想要他背上那么大压力。
她的认知里儿子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行,不用挣太多钱,这就决定了还房贷的无能为力。
一家人坐着一个颠簸的小三轮去郊区看房子,导致儿媳流产。
她反倒埋怨儿媳妇。
她强势又霸道惯了,不会想到遥远的颠簸对孕早期很危险。
看到儿子因为媳妇太忙照顾不到而出面去儿媳公司找领导。
她只是一股脑儿想着儿子开心了,完全没有把儿媳这个外人的感受放在眼里。
她也不懂职场的那些弯弯绕绕。
也未曾想过这些给儿子带来什么伤害。
她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罢了。
临近大结局这样的她竟然就强行洗白了,虽然这样有些不符合人物性格,但是人是会变的,妥协是不得已,也是中年人不愿被光照见的伤疤。
02
老太太突然病重,怕是时日无多。倪伟明拿出了老太太曾经录下的遗嘱。
她们家的老屋大概能卖500万,她给老大250万,给春梅和倪伟贞各100万,给倪伟强50万。
按照吴二琥从前的性子她应该是非常高兴的。
她之前还自己去找老太太劝她立遗嘱。
现在这么多钱对她而言简直就是惊喜,可是在倪伟明想要三兄妹平分这些钱的时候,她竟然很快同意了。
要知道当初红艳母亲给女儿女婿买了房子,送上门的时候因为没有她儿子的名字,她饭都不吃就装病。
还威胁儿子要么选媳妇要么选她。
以至于到现在小夫妻俩还是处于分居状态。
现在面对这么多钱她竟然没有丝毫的贪念。
原因有两个,一方面儿子现在也算有了小房子。
亲家母得了癌症,把房产证给了儿子。
一方面她觉得倪伟明说的对,虽然老大为了弟弟妹妹付出很多。
个人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经过了这么多事情以后她也开始妥协了。
第一次弄丢了儿媳的工作,儿媳离家出走,她去给儿媳道歉才换来了家里的和平。
这次因为房子,直接导致儿子儿媳分居,她心疼儿子,但是她也没有办法让自己的儿子离开。
现在如果因为遗产的事情和丈夫再闹不合,那么她所眷恋的一家人一起吃饭的温馨美好就会渐行渐远。
03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在生活的大浪里翻滚,就像跌入水流的石头总会被磨成光滑的鹅卵石。
那些隐藏在时光背后被打磨的疼痛和伤痕藏在了光影里。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必须要做好中流砥柱,保持家的大厦稳定。
隐忍,妥协是家常便饭,也是中年人无法言说的伤痛。
吴二琥很聪明,她知道什么最重要。男人至死是少年,女人一日为母,终生是娘。
现在对儿子和丈夫少了“专政”,多了一些体谅,这样的洗白也不算过分。
人总是会在淋过大雨之后知道雨伞的重要性。
总有些事情是没有办法掌控的,那么就不如坦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