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像今天这样坐下来写东西了,也不知道抽的什么风,大上午背着电脑跑到南山图书馆来了,可能是实在想不到大好的周末能做些什么吧。其实也倒不是心血来潮,过年回到深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思考过去,规划以后的方向,零零碎碎的记录了一些,但至今未能成文。但今天不是讲规划,而是——习惯,晚睡的习惯。
作为刚24的满血青年,很多人可能会反驳晚一点睡算什么,此时不任性何时才任性。我倒不是说晚睡不行,问题是我因何而晚睡。最近一直在看池建强老师的《MacTalk-人生元编程》这本书,无论Apple的联合创始人沃茨,还是微软的艾伦,在初期哪一个不是没日没夜的工作。当然咱无法与这些传奇人物比拟,但至少说明熬夜,要值得,如果我是在熬夜积累自己,或能对改善以后的状况,我就觉得值得。
可是现在我们大多数人熬夜在干嘛呢,包括我也有反思自己。
这里先说说我的熬夜习惯从何而来吧。大学时候有电脑开始。那时候除了学业,还有部分学生工作,再有就是qq,往往深夜凌晨一两点还在挂着电脑qq,还记得太晚不睡免得有同学说,特意到了1点左右调成隐身,一边看电影,还一边刷微博。当时有个玩的较好的室友,他的原则是过点(0点)必睡,我还曾与他争论过“到点睡觉,规规矩矩”“大学时不疯狂一下没多大意义”,可是现在我回头想来我也并没有因为比他多熬几个夜而记起怎样怎样刻骨铭心的记忆。现在想来更难以理解的是,我大三大四好像竟然是因为学习任务而熬夜加班加点,甚至考研的时间里依旧毫无规律,噢不,有规律的熬夜,而且愈发厉害熬到3点。这样都能考上的话我就不用坐在这里一边埋怨一边writing了。当然还有部分属于我个人的故事……
也就是这样习惯,毕业后延续到现在,不过较好的一点是没那么严重,平日晚一点到1点,因为考虑到第二天还要上班这样一个事实,一到周末,又毅然决然的熬到凌晨三四点,而大部分情况是在看电影电视,似乎周五的晚上是从11点开始,周六的白天从下午一点开始……
写到这里,我倒不是谴责自己晚睡这样一个习惯,因为我相信肯定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跟我一样有着凌晨一点才睡的习惯,目前跟我一起合租的同事就是两个活生生的例子,更不是告诉自己“熬夜对身体有害”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烂道理。有些人熬夜是迫不得已,而我是因为三四年时间形成的习惯。我依然坚持大学里我对室友说的那个观点(前提是我是男的,身体也没什么旧疾),熬夜疯一下可以,问题是干什么。有多少人可以熬夜而不用考虑明天。
最近上班没什么特别的工作,拿出不少时间去简书上看看文章,或搜到某个人博客,就闲来无事的点开Archive列表,随机点开看看。看到人家几年来做的点点滴滴,同龄人群里,我却丝毫想不起那时候我在做什么,依旧是同龄人我现在正在学的东西,人家两三年前就在用了。这也不难解释我现在的处境了。不止一次有过努力追赶别人的想法,可是晚上一回到家,不是迷上电视就是电脑手机。回家前我计划要做的事情实施了吗?这样是会有一点点累,可我24岁的年龄过着如此安逸的生活,这不是我应得的。来自家里的压力,我应该是努力在工作技能上积累,在生活情商上积累,而我没那么多时间,慢慢来…
一个人的努力是孤独的,也是幸运的。毫无理由的晚睡,第二天迷迷糊糊起床,这不是我想要的状态。想要有所作为,可能就因为一个不经意的习惯而磨损了自己的动力。
我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早上提前30分钟(七点)起来,轻轻松松的洗漱,打扮,然后从容的吃个早饭,车上看看知乎。
上班时间,没事少刷朋友圈,早中晚看几次就行了。中午看看新闻,午休一觉,快速进入工作状态,不能再迷糊半个小时(这也成习惯了吧)。
下午三四点上班累了,走动走动,聊聊天,打打水。眼睛酸了,滴滴眼药水(买了别浪费)
晚上下班车上,听听歌。早的话,跟室友一起买买菜做做饭。
10点以后是自己的时间,我可以舒舒服服的洗个澡,不开电脑,然后看一个半小时的书,或者看看新闻和喜欢的节目,再或者利用好Mac学点东西,写点东西。
周末,九点钟起来。偶尔聚聚,逛逛,但至少拿出一天时间去图书馆,家里真不适合学习、阅读和写作。拿一个晚上去打打球,看看电影什么的。
有人会说,不就是晚睡而已吗,至于这样吗,功利性太强了!
就我目前各方面不稳定因素来说,我觉得有必要这样一个list。把平时和睡前那些零碎时间利用起来,安安静静的坚持多看几书,不再拘泥于自己知道的小圈子,才会发现更多机会。
——闹钟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它让你放心的入睡,也无情的把你叫醒,为了减轻你的埋怨还允许你贪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