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市教委倪闽景在题为“孩子,比你想的更爱阅读”的活动中,做了题为《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的报告。
倪闽景从PISA定义的“阅读素养”讲起,对比国情的今夕变迁,对当前中国学生的阅读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实现高质量阅读做了深刻且专业的阐释。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8)曾有这样一个报告,经过对79个国家的15岁学生进行阅读结果分析。来自中国的四个省份: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是这次测试当中最优秀的阅读者,在世界顶级阅读素养榜单上高居榜首。
PISA定义的“阅读素养”,指的是“以开发知识、潜能和参与社会生活为目的,对阅读材料(或文本)理解、运用和反思的能力”。
这个阅读素养体现了三层含义 :
一是阅读目的不仅是“体验美感,增长知识,发挥潜能”,而且还要“实现个人目标,并参与社会” ;
二是阅读不仅仅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运用和反思”,同时还要对文本的内容和表达进行思考,并要运用所得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强调读者对文本的自主评价,甚至批判 ;
三是阅读材料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文本,而是涵盖一切可读、可视、可听的文本。
现代阅读素养不同于以往从语言学和心理学等角度的界定,而是更多地从社会功能角度出发,考虑孩子们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后,其阅读素养是否足以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连续4次PISA测试当中反映,我们的孩子阅读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呢?
主要是三个,一个是在区分事实和观点方面能力较高的比例还不高;二是非连续文本阅读还是有差距,就是指图文表混合的文本阅读;三是女生阅读成绩远高于男生。
从深入分析来看,造成孩子们阅读的主要问题来源于四个情况:
一是没有时间阅读,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小时候还有一些自由阅读,但越到高年级,越是没有时间阅读。
二是自由阅读时间碎片化,没有形成知识架构和个人思维结构。
三是阅读功利化,孩子们阅读长篇小说少,很多孩子阅读是为了考试,实际上阅读小说是一种生活体验,丰富感情,增加对生活和不同人的理解。
四是文学阅读多,科普阅读少。
如何来实现高质量阅读?
阅读塑造大脑,阅读也塑造社会,塑造国家。因此有效的阅读素养培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十分重要,也就是说阅读不仅仅是个人问题,群体阅读能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意见:
一是研究阅读理论,形成中文阅读的本土理论体系。特别是要开展阅读的脑科学层面研究。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涉及感知、比较、概括、想象、预测、推论、评价等许多因素。
阅读是有兴趣关键期、发展关键期和阅读能力的梯度的,在关键期如何有效地指导,如何很好地把握阅读梯度,十分关键。
二是开展多样化的阅读实践。实践研究主要是解决一些非常实际的问题,比如孩子读多少书是适切的?如何增强阅读理解力?如何解决读书的输入输出的问题?
研究证明,每天半小时的阅读,孩子在科学、数学方面表现会比较优秀。
三是建设中文分级阅读的评估体系和阅读材料库。完备的阶梯型阅读评估体系,完备的阅读语料,对于循序渐进地建立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有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四是营造良好的阅读社会环境,包括家庭阅读指导,也包括阅读的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的培育和整合。一些专注阅读能力训练机构,他们的教学体系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青枣读书国内首家整本书阅读能力线上训练机构引用教育部与北师大课外阅读训练实践课题,以提升阅读能力和培养阅读素养为主旨的分级阅读平台。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带领学生读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并有效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种对话,阅读是一种精神进食,阅读是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关于阅读,我觉得我们不应该追求让孩子阅读更快更多,我们应该追求提升孩子们的阅读质量,提高孩子们阅读能力,促进孩子们的阅读欲望。
(关注“青枣读书”领取《VIP1对8阅读能力训练》体验课,微信ID:qingzaodus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