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装在收纳盒里的米生了虫子,便把米倒出来抓米虫。
看着一只只笨拙的小米虫被捏在手里,让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家里装米的米缸来。
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个类似的小米缸,大约比水缸小一半多,这种小陶缸大小刚好,好储存又易取,对于每日三餐需要掏米的日常最是合适不过了。
小时候家里人多,吃的米量大,所以大米的更新速度很快,虽然少生米虫,但还是有的。
对于米的储存情况,最了如指掌的,就是妈妈了。
每天在开缸掏米的过程中,妈妈是最能知道那一粒粒米的增减好赖变化的。
有一次妈妈发现生了米虫,便把剩下的那半缸米倒出来晒,米虫便一只只慢慢地爬出来,跑去喜阴的地方,然后妈妈再把米倒进簸箕里,让我跟着一起检查。
看到米虫就把它抓出来碾死,或是被吃空了的米粒,仅剩个外壳,也捡出来喂鸡。
米虫笨拙,抓它并不费力气,我欣然接受这样的活儿,抓米虫的乐趣是少有的儿童活动。
是的,我把这样的活儿当成是活动。
看到米虫冒出米堆,露出尖尖的嘴,却并不尖锐,迈着几条腿没爬两步便被我抓在手里,有的还藏在米粒里,妈妈说,看到有的米粒是黑的,证明里面住着米虫,已经不能吃了,要捡出来扔掉,所以我知道了,米虫会藏在米粒里,慢慢把米粒吃掉,直到剩下外壳,才会进军另一颗米粒。
当然,米缸里的乐趣不仅仅是抓这些米虫,还藏有除了大米之外的吃食。
米缸好储存,不仅仅是存米,还有各式各样的吃食。
小时候家里有为数不多的需要储存的吃食,大多放在米缸里。
那时候生活简朴,虽然足够温饱,但是解馋的东西是不多的。
家里孩子多,爸爸经常外出做生意,有时候会买回来一些零食给我们吃,记忆最深的便是蛋卷。
蛋卷便宜、清脆、我们爱吃,又比别的零食有营养很多,配料里有鸡蛋这一项就可以证明它的营养价值。
当然买回来的蛋卷是不会轻易让我们大快朵颐的,妈妈都会放在米缸里,偶尔给我们吃一根,解解馋,那几天便不会让我们再碰缸子。
但是知道米缸里有零食,我们是一直惦记着的,总会趁着妈妈不在,偷偷的拿上一根,在慢慢的扭上封口的软丝,然后跑到门口张望一下,没人便把蛋卷藏在裤袋里跑出房门,穿过大门口,沿着马路边跑,跑到妈妈找不到的地方偷偷吃掉。
有种偷吃的心虚和解馋的餍足感,只是这种事情不能频繁做,容易被抓包。
米缸里储存着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中秋月饼。
每逢中秋佳节,米缸里都会放着好几筒月饼,以前的月饼没有现在这么多繁杂的口味,大多就豆蓉伍仁椰蓉这几种,有时候会有蛋黄的,那是属于惊喜的存在了。
小学有一年中秋,老师让回家画月饼,晚上吃过晚饭,爸爸便在客厅里支起一张桌子,从米缸里拿出一个我们喜欢吃的豆蓉月饼,放在桌子中间,说看着月饼画,画完了便可以吃月饼了。
月亮高高挂在天上,我们在屋子里埋头画着画,不知道那年的嫦娥有没有看到我们的作品和吃上月饼的快乐呢?
米缸里不仅藏有这些,有时候打开米缸掏米做饭,掏着掏着,突然掏出一包饼干来,那是一种意料之外的惊喜,是属于掏米的快乐。
现在老家已经不用米缸了,换成了透明的收纳箱,存储着各式各样的干货,纵使货物丰盛且多有营养,里面已经没有了小时候的那种期待和快乐。
小时候的米缸,对我而言,不仅仅是抓米虫的趣事和存储的各种零食,它像是哆啦A梦的百宝袋,承载了我童年的许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