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太阴病,渴欲饮水,饮水即吐者,此为水在膈上,宜半夏茯苓汤。
太阴病,口很渴啊,喝了水又吐。与五苓散症的区别:五苓散证,口渴,喝水想吐之外,通常会伴随着小便不利,太阴病就不一定有小便不利。
半夏茯苓汤是水在膈上,膈上有太多湿气在这边塞住了,塞住了之后你的身体就不能把水吸收了转上来,因此人会发渴,可是你要喝水的时候水又跟这个地方的水气撞上,又觉得水太多了,就让你吐。那这个地方它主要不通畅的只是这个膈上之水,这个膈上之水跟五苓散的这个病机结构是不一样的,因为五苓散在调的是人体的水从喝进去到排出来的一整条路,那这个半夏茯苓汤只是要把挡路的某样东西拿掉而已,不是在帮你搭那一整条路。
10.21】 太阴病,下利,口渴,脉虚而微数者,此津液伤也,宜人参白术芍药甘草汤。
这条跟10.20条不一样,10.20是以吐为主证,10.21是纯粹以口渴为主证的,拉肚子加口渴。
【10.22】 太阴病,不下利、吐逆,但苦腹大而胀者,此脾气实也,厚朴四物汤主之。
太阴病,脉比较沉,没有拉肚子又没有吐,肚子总是很大。这个脾气实塞住了不通,所以才会胀在这边。
10.23】 太阴病,不吐、不满,但遗矢无度者,虚故也,理中加黄芪汤主之。
太阴病,这个人脾胃是虚的,可是这个人呢,不吐,也不胀满,可是就是老是要上大号。这个大号如果是这个情况的话,大概是大便比较偏稀的。那这动不动要拉一点,动不动要拉一点大便,这样的状况。那这个状况呢,他就说是因为你的脾胃虚了,所以这个大便就这样子啊,一直啪嗒啪嗒往下掉。
。
【10.24】 太阴病,欲吐不吐,下利时甚时疏,脉浮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太阴病的症状是要吐不吐,然后拉肚子是有一下没一下,而他的这个脉是浮而涩的。
【10.25】 太阴病,吐逆,腹中冷痛,雷鸣下利,脉沉紧者,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太阴病,吐逆,腹中冷痛,雷鸣下利。一个人,又吐,又肚子咕噜咕噜响又拉肚子,如果你又吐又肚子疼又拉,你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完美的太阴病啊,对不对?那你第一个想的就是理中汤就下去啦,是不是?可是这一条的意义是要我们注意到一件事,就是太阴病里头,也会有这个所谓的肝胆乘脾胃的那个少阳病的问题存在。也就是太阴病之中一样有少阳,也就是这个人他的少阳区块有问题的时候,他也可能克这脾胃啊,克成太阴病。
【10.26】 太阴病,有宿食,脉滑而实者,可下之,宜承气辈;若大便溏者,宜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
太阴病的病人脾胃比较虚,所以在处理宿食的时候,用的药要更保守一些啊,就是这样的一个思路。那他说太阴病有宿食,如果这个脉是滑而实者,就是滑脉,我说宿食啊,在肚子里面一兜脏东西嘛,是不是?那通常会比较有一点发热的那种调子啊,所以滑脉。那把起来那个脉还蛮有力的,如果他的脉是又滑又有力的脉,代表这个人的宿食啊,应该说这个人的肠胃还算有能量,那有能量的肠胃呢,就赶快把那个脏东西拿掉这个人才会好,对不对?以把东西打掉为优先。所以如果你把到又有力又滑的脉的话,你可以用所谓的承气辈,承气辈的意思就是,含有大黄的药啦。那我们从前教宿食那个肚子痛的篇章有那么多有大黄的药对不对?还有宿食的很多辨证点,一旦这个脉是滑而有力的,你就可以用到有大黄的药,赶快把那个脏东西拉出来就对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