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写作,我心中似乎有一个执念,就是希望有一天,我的文笔可以练习到能让我用生动的语言记录生活,而且记录下来的文字还能影响到一些人,我就很满意了。
我七岁以前生活在商洛农村,那时候的农村还保留着最原始的乡村原貌,石头堆砌的猪圈,土坯房,房前屋后自家种的瓜果,门前的溪流,夏天井里清凉甘甜的地下水……这些童年的记忆都停留在我的脑海里。
现在一年也会回去一两次,只是农村已经是新农村,留下的也已老年人和幼小的孩子为主,虽然是同一片土地,却没有了童年生机勃勃的大面积绿色和翠烟袅袅的欢快。但那些故乡的味道是深植在我身体和记忆里的。
我希望自己能有恰到好处的语言把它们呈现在纸上,变成我人生经历可以展开的画卷。
对于写10万+的干货文章,我好像并没有太大的动力,也许在于,相比写干货,我更想用笔写出内心流淌的情感,让它们有承载的容器,这部分情感可以被我自己看见,也能影响其他人。
最近常常想起贾平凹,虽然目前为止,没有读过他的书,大概因为我们同属商洛地区,有着对这一地的独特情感,只是,我已经离开那里快三十年,突然发现,离开的越久,积聚地情感就越深。有强烈情感,又没有找到适当的容器承载它们,这还是一件蛮痛苦的事。
经常一番自我反思,我自问,对写作的热爱源于哪里,除了内向赋予我不善口头交流之外,其余内心喷涌的情感也需要借助文字让它们流出来。而农村的童年生活记忆,又是我情感世界里流淌的活水,我需要借助写作让它们有机会被现在的自己逐渐看见。
坚持写了100天,每天写100字不再是难题,难的地方在于,我怎么样自己的文章结构,语言风格,措辞造句更有美感,也在学习一些写作课,套路的东西总是容易学的,但是产出自己的思考、情感、语言风格这些事,是急不来的,这就像一个匠人,工具的说明书是易读的,但要把这些工具用到娴熟的程度,甚至变成自己手脚的延伸,则需勤加练习。
偶尔难免会着急,希望能学习地快一点,更熟练一些,然后又自我安慰,自己毕竟是个新手,有个熟悉和精进的过程,自我安慰完之后,又慢慢地往前走。
这个过程反而可能是克服浮躁,静心思考,弥补不足的必经之路。毕竟,具体到每天的日常生活,我们都太忙碌,连很多教授写作的课程也是什么七天写出能赚钱的文案,三十天写出爆款文章等等,充满急迫赚钱的快餐味,但真正的实践中,是需要一步步一点点的在练的过程中自我修正的。
明白了这一点,我就在自我安慰安慰,给一段时间的期限,以年为期,慢慢雕琢吧。
在写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今天复盘昨天写的内容,看一看有哪些进步和不足,一点点的提升。比如,今天这篇文章,就写够了1000字,比昨天算是进步了很多。
写这样的自我玩味的内容,也许没人看吧,我预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