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想好千条路,醒来依旧卖豆腐。
晚上的踌躇满志,条条大道通罗马,臆想中的各种可能,醒来后,这一天的日程里依旧是昨日的延续,或者是去年,多年前日复一日,近乎雷同的每日操作,豆腐,豆腐,还是做的豆腐,还是卖的豆腐噢。
可卖豆腐的不想卖豆腐了。
那么早起,那么晚睡,白天里要挑豆,洗豆,泡豆,磨豆,酿豆.......做好豆腐,还要担着豆腐,卖豆腐......很忙的,每个时间,每个步骤,每个环节,到哪就得做到哪,这似乎很忙碌,忙碌的卖豆腐人分明也是勤劳的人嘛,可勤劳的人每个想改变的第二天又卖了豆腐。
是什么阻止了勤劳的卖豆腐人的改变呢?
第一个竟是:惰性,这是一种思维的惯性。
卖豆腐就好好卖豆腐呗,偏不甘心,想象自己可以有的各种可能,在想象中意气风发,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真有这份心思,换个行业也挺好啊,醒来后,换了吗?还是操起扁担,出门卖豆腐,这很正常,哪能指望马上能改变,现状都是过往的积累呀。可有了不卖豆腐,想改变的心思,一整天里光卖豆腐,不为想换的行业做任何积累,空空如也的其他履历,咋开展新生活?卖豆腐人又说,这一天的活很多,很累,哪有时间,哪有精力.......真是这样的吗?真想跳出豆腐,坚定自己的即将追求,真的抽不出时间精力为追求尽力?得了吧,是你懒,是人本性中的惰性,不去斗争, 鼎不了新,只能续旧。
第二点是:阻力,内在阻力和外在阻力。
内在阻力大致就是人本性中惰性的阻力,第一点已示明。当卖豆腐做出不想卖豆腐的改变时,一周遭的外部声音接踵而来:大都是“你卖豆腐,好好好;你搞其他的,难难难......”。外人的阻力你可以不听,可家人的反对呢?卖豆腐的内心各种纠结,挣扎,是坚定自己的选择,还是屈从维持现状,这真是个费心费力的活。
第三个是:已经习以为常的工作,这是一种行动上的惯性。
习惯了过往了日常安排,每天几乎不用太动脑子的按部就班,日子就能正常运转,不愿意再去做其他不熟悉的事,不愿意再去学习陌生的知识,不愿意再去承受因为陌生,因为不熟悉带来的挫败和不适感。
思维上的惰性,外在的反对,已经习以为常且娴熟的卖豆腐......,再换个行业,啥都不会,一切都得从零开始,现学,现做,现吃苦受罪;家人整天叨叨叨,不支持还反对;这么多年卖豆腐有经验,也能糊口。晚上意气风发的那千条路,也不见得有自己期待中的那么好.........
唉,卖豆腐的在心里长长的叹了口气:“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