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要以民为本 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乡村振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关乎国家发展的全局,更是亿万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我们深入群众、实地调研、积极作为,从多个维度发力,共同摘掉“穷帽子”,鼓起“钱袋子”,改善农村“老样子”。

多深入群众,合力摘掉“穷帽子”深入群众,是乡村振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贫困的根源往往深藏于百姓的日常之中,只有真正走到田间地头,坐到百姓炕头,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疾苦,才能精准施策,有的放矢。我们要通过建立常态化的联系群众机制,如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制度等,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基层,让每一份扶贫资源都能精准对接到最需要的群众身上。同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通过技能培训、教育扶贫等措施,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合力摘掉贫困的帽子,让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昂首前行。

多实地调研,帮助鼓起“钱袋子”实地调研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要鼓起农民的“钱袋子”,就必须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这要求我们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细致入微的调研,摸清家底,找准定位,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规划。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打造农产品品牌等手段,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新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真正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多争取项目,改善农村“老样子”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一些农村地区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改善农村的“老样子”,就必须积极争取各类项目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还能提升农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总之,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农民等多方共同努力。我们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指导,深入群众、实地调研、积极争取项目,从多个维度综合施策,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让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