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竹石,一位励志终身成长的退休阿姨。
今天早晨打开简书,想要更文,突然看见一条消息,你的文章已被日更教会我的那些事儿专题收录,并且打赏100贝,太好了,这就是正反馈啊!
在刚刚结束的逆熵增写作训练营里,逆熵学长刚刚讲过为什么要公开写作,就是为了让文章在大众面前曝光,从而获得反馈。
一是激励写手继续更文,二是从正反馈中获得写作的信息,以确定写作的方向。
那这次为什么这篇《日更写作》可以被专题收录,要归功于我大量的练习。
我在2年前看了弘丹的《精进写作》,开始在简书日更,整整坚持了200天,从开始没有内容可写,到现在有了每天日更的素材,可以一气呵成。都是刻意练习的结果。
其实只要认真观察生活,万物皆是素材。
写作是长期积累、沉淀的过程。在写作的道路上并不拥挤,现在坚持写作的人很多,等到半年后,可能就少了一半,到了一年后,五年后,坚持的人会寥寥无几。
在写作的路上拼的就是坚持。大量的写,不停的写,逆熵学长说:在开始写作时,你要认为你写的前30万字都是垃圾,所以开始你不要在意别人说什么,你只管写。
冯唐有个九字箴言: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写作时,把你对灵感的期待、质量的要求、结果的预期,统统忘掉,允许自己有“写出世上最烂的垃圾”的自由。如果每次一坐下,你就准备写出一篇绝妙好文的话,等待你的只有巨大的失望。对这种失望的恐惧,会让你根本没勇气动笔。
如果不知道写什么就去阅读,向书里学习,然后再输出。这跟做买卖差不多,先进货,再卖出商品,进货就相当于阅读,当读的多了,有感悟了,再写出来。就相当于卖出了商品。
文章写完来到修改这个环节,我建议关闭文档,过几小时甚至一两天后再看。不立刻修改的原因是,如果你写得热情高涨,头脑发热时不容易看出问题来;如果写得不顺,重看一遍只会更沮丧。
留出缓冲、隔断的时间,能让你得以保持一段距离,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作品,由此更容易“割爱”,或补充更多新鲜素材、想法进来。
这就是我对写作的一些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