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随感(一)——虚构世界的死亡

最近发现的这本书实在是有趣极了,一边想快点看到后面的内容,一边又舍不得很快就看完它。

到目前为止,作者一直在阐述的一个概念就是“虚构的故事”,这是我们人类从万千生灵中“脱颖而出”的最关键的一个技能。

这一概念的范围实在很广,从国家、宗教到企业、组织,甚至于我们每个个人的“人设”都可以归为“虚构的故事”。“虚构”这个词似乎是没有用处的,但是正是由于这些“虚构的故事”的存在,我们人类才能组织起大型的、有序的合作,我们才得以齐心协力发展到今天。而这一“虚构的故事”也讲继续讲下去。

回到个人,我一度冥思苦想死亡的情况,并且对此感到极度的未知的恐惧。现在我终于想通了。人之所以会对死亡感到恐惧,并不是害怕肉体的消失,而是意识世界的终结,也即在个体眼中的所有“虚构的故事”都走向结局,不复存在。

正如我们不会为一把火烧毁一棵树而恐惧,因为树只是物质的一种有机组合,我们有办法让树能够重新出现在原处。但我们还没有找到能让人类的意识世界还原的技术。也正因如此,所谓的轮回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原个体的整个意识世界随着个体的消失而被删除了。就像没有上传云端的文件随着电脑硬盘的毁坏而无从寻找一样。

由此展望未来,或许随着生物学对人体研究不断深入,是否会有一种像“上传云端”一样的技术,把人的整个意识世界保存起来,然后再“下载”到一个新的生命体上,也就实现了“永生”。而这样的技术对人类的演化也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人类代际之间的知识损耗以及重复学习时间的节省,会让人类更快地走向下一个阶段。

至于下一个阶段是什么,繁荣还是毁灭?只得静观其变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