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2岁孩子的妈,在过去的两年里基本处于全职妈妈状态,从怀孕开始,我就坚定不移的标榜自己是科学育儿的实践者。用过专门为孕妇设计的APP,粉过崔玉涛,看过郑玉巧的育儿经,现在还在用某著名育儿APP来记录我娃的成长,不过仅限于拍照,上传照片。我的微信订阅号里近一半的的公号是有关育儿的,如何给娃做辅食,如何给娃选绘本,怎么养出一个乖宝宝,怎么管理孩子的坏脾气等等。每天我的大脑和目光都游离在这一篇篇的文章中。仿佛我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关于孩子的,关于自己的。
不过我已经很久不看这些了,因为我累了,我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失败了,绝望了,以至于让我开始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做一个合格的妈妈。
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和回味,我仿佛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路,于是就萌生了写这篇文章的想法,想跟妈妈们分享一些我的感受和体会。
从怀孕开始,我就已经处于一种弥散性的焦虑中,担心自己的身体够不够健康,担心宝宝在肚子里有没有正常发育。每次产检指标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宝宝的,只要稍有异常就会查遍所有网络资源,以确保没有问题。虽然医生会很淡定的告诉你,这些都是正常范围,但内心还是有那么多的万一在作怪。于是我就成了“育儿专家”,什么是胎盘前置,糖耐量的标准,NT 值,羊水量、头围的正常范围等等都被我熟练的掌握,因为我需要确定一切都是OK的。也许很多妈妈都跟我有一样的心路历程,那时的我仿佛神经超级敏感,我都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精神状态都不对了,觉得自己得了疑病症。
当我再回头看时,其实我可以深刻的体会到自己对于做一个妈妈的焦虑,对于那个即将到来的小生命的焦虑。这样的焦虑情绪是每一个处于这样一种变化中的妈妈都会体验到的,只是每个人的表现方式会有所不同。我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于是开始用各种知识来武装自己。仿佛想通过这样一种确定感来打败内心那个焦虑的小恶魔。
天真的我曾一度认为,没事儿的,不就10个月吗,娃生出来了,就都好了,她只要是健康的,我就安心了。但现实总是在对我冷笑。安心?别想了!
在我家小妞满月体检的时候,我第一次被惊到了,身高只长了1厘米,体重只长了1斤,当时医生用非常担忧的眼神打量着我的宝宝和我,那时那刻我的心已碎了一地。她出生时身高指标可都是优等的啊,怎么1个月下来,就成了这样了呢,还没出医院我就在手机上疯狂的搜索各种指标,看到的答案让我更加崩溃,别人家的宝宝一个月能长5cm,最低的也是3cm,我们的怎么就1cm。于是深深的自责和愧疚涌上心头。我的宝宝不会就因为这以后长不了大高个儿了吧。于是我马上买了电子秤,坚持每周都给小妞称体重,每天鸡汤、鱼汤、牛肉汤统统喝掉,为的就是让她的体重达标。直到我看到她的小脸儿和小腿儿都肉起来了,我的心才放下。
很快又一个问题让我焦头烂额。因为每天都在看各种育儿书和文章,书上讲了很多关于如何养成宝宝良好睡眠习惯的建议,当我家小妞开始昼夜颠倒,每晚用她那无辜的眼神看着我的时候,我决定按照这些建议来“训练”她。训练的结果就是,她哭天喊地,我情绪崩溃。我一次次确认自己的流程没有错啊?灯光暗了,说话声也小了,奶也吃了,歌也唱了,可怎么就是不睡呢?我至今还记得,当我重复尝试了很多遍后,她还是不睡时,我内心的愤怒无法抑制,生气地把她放在床上,不想看她。过后又会是无尽的自责和悔恨。
现在孩子两岁了,我不知已经经历过多少个这样的回合与较量,感觉是自己在跟自己较劲儿。为什么断不了夜奶?为什么戒不了奶睡?为什么不好好吃水果?为什么别人家的都是天使宝宝,为什么别人家的妈妈都这么能干?
在我一次次被挫败后,我开始问自己,我到底在干什么?我看了那么多文章,我查了那么多资料,我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我的孩子吗?还是为了我自己?现在我仿佛陷入这样一种怪圈,当自己的孩子不好好吃饭,或者不好好睡觉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去看育儿宝典,查找到原因,却忘了去关注孩子本身,忘了我自己思考和发现的能力。在面对问题时,我下意识的去寻找一个更强大的东西来保护我们自己免受侵害,于是我抱着育儿圣经死死不放,希望可以从那里找到解药,却忽略了最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我自己。
英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儿科医生温尼科特,他对于养育孩子的很多理念,让我重新找到了做妈妈的感觉。他说:“任何刻意都会干扰妈妈宝宝的美好关系。”他让妈妈相信照顾宝宝是她的天性,是她与生具来的本能。“你给孩子提供的环境主要就是你自己,你的人格,你的本性,你独具特色的特征,你的气味,你的温度……”当我读到他的这些文字时,我才突然领悟到,妈妈自己的状态远比那些育儿圣经更重要。
我一直以来的做的事情其实是这样的一个心理过程:最近小妞总是昼夜颠倒——不行,一直这么下去她该不长个儿了,我也受不了啊(各种焦虑扑面而来)——对,好像有个睡眠训练流程可以改变这个昼夜颠倒的习惯,赶紧拿来试试(仿佛找到了救命稻草,我终于可以解脱了)——试来试去,失败了——恶魔宝宝诞生,我是一个失败的妈妈。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好像丢了一些东西,宝宝在哪里?妈妈在哪里?当焦虑扑面而来时,我想努力摆脱它,于是寻找科学育儿的知识,成了我最安全的选择,它就成了我焦虑的解药。回想那一个个给小妞进行睡眠程序的夜晚,我感觉那时的自己不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妈妈,而是一个按照程序发起动作的机器人。我的孩子也变成了一个被我训练的对象。我痛恨那时的自己,竟这么无情。其实那时那刻的她只需要我的一个拥抱,或者一个浅浅的微笑,但我却给了她一个个冰冷的动作和程序。一个你该睡觉的期待。
在当今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一点都不缺少科学的理念和流程,我们缺的是与人性有关的东西。在科学面前,一个母亲的本能是那么的卑微,当这些所谓的科学建议让她都开始怀疑自己情感的正确性时,在她怀中的孩子也许会危机重重。
科学育儿,它本是一个中性的东西,在我们有困难,有疑惑时,我们可以在前人的经验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这不是我们唯一的答案和出路,你的孩子才是一切的答案,没有任何一条建议是永远正确的。只有当我们把目光重新回到孩子身上,看到她,感受她,理解她,她自然会给你答案。如果我们把自己寻找真理的精力都放在我们自身身上,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照顾好自己,那么孩子会感受到这一切。
在这些思考和感触后,我萌生了创立一个专门面向妈妈的电台节目的想法。于是《妈咪驾到》就诞生了,在这个节目里我们不谈那些育儿的真理和原则,我们只想跟妈妈们聊聊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在故事中的我们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妈妈,我们可以在这些故事中找到共鸣,感觉到互相的支持和理解,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育儿体会。在我们的公众号里点击“我们的电台”就可以获取节目的链接收听啦!同时也可以在“喜马拉雅app“中搜索“妈咪驾到”或者“范范戴戴” 就可以找到我们的节目啦!
我和范范都是不折不扣的全职妈妈,大家都知道全职妈妈是天底下最忙的工作,所以我们节目的更新不会很频繁,大概一个月1-2次, 欢迎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范范戴戴”,大概一周1-2篇,都会是原创,我们也会同步到微博“范范戴戴”上。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因为我们需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坚持下去,也欢迎各位妈妈们能参与到我们的故事和讨论中来,欢迎投稿到微博私信或者公众号消息,你们的关注就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