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不在于故事书怎么念,怎么选,这些都是次要的问题。真正的关键是——父母有没有“心”、有没有热忱和渴望,要帮孩子做这件事。“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这句话适合勉励所有人,包括做父母的。
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人格特质和能力,也是做个好父母的义务之一。好的特质不仅是一个人能够成功立足于社会的基石,也是让孩子拥有快乐人生的重要力量。
很多事父母当然可以用“说道理”的方式,慢慢说给孩子听。但是说道理要看时间,看场合,看孩子的心情,还要看父母有没有说道理的天分。有时候,父母真的要和孩子说上一大段,惭愧地说,我们不是没有时间,就是没有力气。但是,我们可以借由故事书的情节,将难以解释的道理,很自然传达给孩子,完全不许父母多费唇舌。
最费事的教育方式,往往最有意思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许多选择。有人选择最快、最有效率的那种。用权威逼迫,最快;用打骂威胁,最有效率。小小的孩子,当他们羽翼未丰时,是抵抗不了大人过度的情绪反应的,因此我们就误认为这样的管教是有用的。但是,父母忽略了教育的最大功能,就是培养孩子自动自发的精神——自己喜欢阅读、自己愿意守规矩——而不是父母逼一下,孩子才往前走一步。当父母有一天无法紧盯人看管孩子时,孩子可能就会变得无所适从。念故事书给孩子听,表面上看来是最没效率的教育方式,因为你得花上好几年的力气,但是最费事的教育方式,往往就是最有意思的那种。因为它会让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获得了丰富自己生命的满足感。
慢慢来,最好。潜移默化进入孩子内心的好东西,一旦为小孩所拥有,就谁也拿不走了。
将时间拉到“二十年之后……”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会遇上难题,但往往因为太在意孩子,于是在使出浑身解数还解决不了问题时,父母的牛角尖就会愈钻愈深,最后造成亲子之间两败俱伤。
父母以为自己是在帮助孩子,却不知道当大人的方法和态度不对时,很可能就是在做一件扼杀孩子学习兴趣的事。很多大人眼前看到的“成果”——写字趋近完美,科科都是满分,得到家长的夸赞,却对孩子的未来,一点帮助也没有。
教育的目的,是要发掘孩子的天分和兴趣。让他们将来去从事自己擅长,而且做起来会觉得快乐的事。
态度,关系着事业的成功,也关系着家庭的和谐,它就是人生幸福与否的关键。与其二十年以后,父母才发现孩子的人生态度大有问题,不如趁孩子还是张白纸时,多花些时间在他们身上。一旦孩子的人格都已定型后,父母的教育功能也早就退场了,到那时,我们对孩子的影响力也变得非常有限了。不要继续溺爱他,不要继续帮他处理一笔又一笔的负债,可能是到时唯一能做的事。
“自己想办法,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就是人生路上,最需要的一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