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丰腴的人,是有趣的。孤独的人,或者也是一个人的丰腴。时常在想,孤独是人生常态。不论你是在一个群体,还是不在一个群体,不论你是否有归属,“孤独”二字,还是在你的内心。恍惚中明白一个道理——“人,生来孤独”!
我喜欢的作家周国平曾谈论孤独,“孤独不是因为寂寞,更不是因为无聊,而是内心的选择和爱的赐予。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有孤独的时刻。学会适应孤独,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多一些对生命的感悟。这样的话,孤独不会让我们觉得苦恼,相反,它会让我们感到自足。”
曾经一段时间,我厌倦“孤独”。那种感觉像一个人在一个寂静的地方没有人指引你,没有人知道你,没有人了解你。曾经期盼,有人能够在你的角度去想问题,后来大多数人只会拥有自己的观点,因为经历不同想法不同所以处事的态度也会不同。“感同身受” 四个字,没有谁能够做到,后来即使身边有人陪伴,有人倾听,有人付出,但最后发现有时候自己的内心并不会因为这所有的出现而变得拥有“陪伴”,从而变得不孤单,因为在内心深处依旧是“孤独”。
孤独不同于无聊,也相异于寂寞。无聊的人会觉得生活没有趣味性,但孤独的人不会,他可以自己一个人去做很多事情,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计划而规律,会活出自己生活中的精彩。无聊是把自我消散于他人之中的欲望,它寻求的是消遣。寂寞是自我与他人共在的欲望,它寻求的是普通的人间温暖。孤独是把他人接纳到自我之中的欲望,它寻求的是理解。无聊者自厌,寂寞者自怜,孤独者自足。
我觉得,人,生来孤独。孤独是人生中的常态,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你的哭声注定了你的孤独。世间所有事物会让你远离无聊,给你带来生的乐趣;亲人朋友给你的会让你远离寂寞,给你带来生的温暖。而孤独却是你这一生也摆脱不掉的。朋友会在某一种程度上缓解你的孤独,你在某一刻认为那个人是懂你的,但人的境遇是不同的。没有经历过相同的事情,怎么会理解你的感受。就像,金庸在失去了自己的孩子的那一刻才知道,当初在写张三丰对面张翠山的死亡时,笔下的文字不足以描述心中的痛。可,人的经历,境遇会是百分百的相似吗?当然不会,因此感同身受只适合于自己,而不包括他人。因为孤独的人寻求的是理解,而真正理解的人只有你自己。
有人说没有朋友很孤独,其实拥有了你很多朋友,你依旧会在某个时刻觉得孤独。有人说,自己在空窗期没有恋人很孤独,但纵使你有了恋人,有了甜蜜其实在那过后,孤独从未离开。因为自己才是自己最忠实的倾听者和开导者,朋友家人可以在某一点理解你。但是多数情况下,能理解自己的只有自己。恋人可以在你难过的时候给予你依靠,但他不百分百的懂你的全部。沟通交流必然重要,但要做到全部理解却着实困难。孤独者寻求理解,也许你的“孤独”被理解了十分之一,也许是五分之一,但真正懂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生老病死,人生常态。孤独,又何尝不是。化解孤独的方式,是学会自己给予自己力量,规划自己的生活,让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变得丰富有趣。一个有趣的人才会有自己的“孤独”,一个无趣的人,他拥有的只是“无聊”。一个真正理解“孤独”的人,不会因为别人的不理解而感到自怨自艾,不会因为其他人的误解而悲伤或者太过于看重。他们会审视自己的内心,并正视别人的“孤独”。“孤独”的生活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糕,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在迟暮之年,当你用放大镜去观察这份伴随你一生的“名词”,你会发现其实一个人内心的狂欢足以舞动你整个生命的色彩。
“孤独”是人生常态,但也足以让你变得有趣,让人生变得有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