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婚姻家庭的读书计划
打造随身的父母成长学堂
亲爱的书友们,大家好,我是百万父母读书计划的领读人王国峰。
今天我们解读的仍然武志红老师的《家为何会伤人》这本书的第2章: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在过去的授课过程当中,我听到了很多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投诉,比如说:孩子不努力学习,孩子不专注,孩子上学迷迷糊糊的;听课听不进去,都已经初二了,怎么还这样?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很好的成绩,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求得功名,成绩靠前,光宗耀祖。
现在很多城市的厌学率都非常的高,而实际上就我跟孩子沟通,他们多数人不是讨厌学习。而且非常不喜欢父母在自己学习的时候给予自己的种种压力情绪。还有他们不喜欢父母表现出来的那种状态,我们都知道初中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可是还有一些很小的孩子上了一年级,父母就会在旁边不停地去指导自己的孩子。甚至孩子刚刚上一年级,父母就已经开始对孩子轻则辱骂、重者暴力。这种巨大压力给到了孩子,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破坏了他对学习的那种意愿和兴趣。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作为父母,自己的成长停滞下来,对自己是否能适应这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焦虑。但是,它们不是通过自己成长去解决问题,而是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孩子身上,结果孩子承受了多倍的压力。没错,这就是我们多数父母的做法,一旦出了问题,把焦点都放在孩子上,没有出问题的家长呢,就把希望和期待放到孩子身上,总会把孩子压的喘不动气;每逢考试之前,很多孩子压力很大,身体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发烧啊、拉肚子啊、头晕啊,而考试之后呢,他们这些孩子还要承受父母的谩骂、挑剔、责备。这些还好一点,还有更厉害的。
更厉害的就会使用暴力对待我们的孩子,很多孩子会因此而离家出走,我们也经常能在报纸上看到哪一个城市有孩子自杀了、跳楼了、喝药了,其实我们说哪一个城市好像都发生过类似这样的事情,但是真的发生了类似这样的事情,我们看到那些新闻,我们做父母的内心都非常的难过,然后内心还会下一个。很坚定的想法说,对我的孩子绝对不能这样,我们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过了几天之后呢,我们对待我们的孩子,又恢复了原状。又对我们的孩子变本加厉地实施各种要求,那作为父母一般是有几种形式,把这种焦虑给到孩子呢,书中提了四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把所有的自己的精力都放到孩子身上,爸爸或者是妈妈全程陪伴,其实大家也都知道,如果你这么做的话,没有什么夫妻关系的,第一,关系一定是孩子裹挟孩子。我见过,最严重的就是白天还是在学校听老师讲课,爸爸回到家里,从六点要讲到九点,再给孩子来一遍。说是让孩子更加的巩固。第二种形式呢,是把自己的理想,理想的自我强加给孩子,认为自己好。你希望孩子跟自己一样是学霸,然后拥有现在跟自己一样的美好生活,所以很多知识分子就把自己的要求,给到自己的孩子,不停地去逼自己的孩子。最明显的其实就是老实的孩子,想想他们真的是不容易。
在我小学的时候,有一位同学的妈妈就是我的班主任,这个孩子在各个方面都表现的极其优秀,也是个学霸。想想真的挺累的,每天都不能做自己要满足他的妈妈,满足她妈妈在其他同事面前的那个面子,第三种形式把孩子当成一个试验田,把自己的那些想法,目标都给到孩子,希望通过孩子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第四种形式,真的也不是什么教育方式,整个就是打骂孩子,通过打骂孩子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很多父母在外面呢,养了一肚子火啊,员工没有管理好,或者是做员工,说好累啊,那这个情绪怎么办,跟媳妇儿又发不出来了,只能冲着孩子瞎火了,这孩子就变成了倒霉蛋。
要是做父母的,一旦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情绪出口,打骂孩子,苛责孩子,对于孩子来说,只会更加的痛恨学习,痛恨这个家庭,甚至痛恨自己的爸爸或者是妈妈,有可能说,我没打,我老公打了,你在旁边儿看着。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无比的渴望,妈妈能站在自己的这一面,能够让自己的妈妈。跟自己的老公讲一讲,不可以这样对待自己,好了,这个说远了,怎么才能做好呢,书中给了一些建议,比如说。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可以自己做决定,自己做计划,有自己的想法,第二呢,就是父母把焦点放到自我成长身上,比如说参加我们这些读书会呀,不断的去成长自己呀,参加个课程来提升一下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第三种方式就是把焦点放到培养孩子的人格成长以及心理需求方面,因为孩子不是一个学习机器,他是一个人,是一个生命,就是生命,是需要人格之称的,是需要心理营养的。所以想培养一个完整的生命,我们可以让孩子去努力学习,同时呢,其他方面啊,软件硬件都要能提升的上去,说得过去。大家也可以好好去比对一下我们有没有。把我们自己。做父母的,这些社会上的焦虑,工作上的交流,亲密关系,上面的交流,以及原生家庭的这份痛苦,给到我们的孩子。
前两天,我接到教体局的一个线上课程,让我准备一个孩子不爱学习父母怎么办的主题,今天上午的就花一点时间去录制这个主题,录制的时候我就在想,很多孩子是不喜欢学习。他们特别喜欢的就是玩儿游戏,你说这个游戏他也没有人教,她也没人告诉,他也没有什么说明书,那很多孩子呢,就是不停的去学习,不攻自破。不存在讨厌游戏这件事情。
也不会因为游戏的难度太强而自然放弃,没这事儿。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教育我们的考试,我们的知识辅导,让我们的孩子这么的头疼,让我们孩子是无比的讨厌学习。怎么学习、甚至厌学放弃学习,在家里呆着也不出门儿,为此呢,还会离家出走,还会有抑郁症,有的连家门都不出,好几年,尤其到了青春期呀,这个教育确实是有挑战的,我们是看在眼中,急在心里,遇到青春期的父母的,也基本上他们都会跟我们说,王老师,抓紧想个办法,多少钱都行,你帮我把这事儿解决了,把孩子帮我照顾好了,实际上仔细想想,这树你的种了十多年了,今天你就让他开花结果,确实是有难度。
难度在哪儿呢,是因为你之前也不浇水,也不施肥,也不松土,所以这个难度就会很大,今天花点儿时间讲一讲,青春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电脑这个事儿。一般来说啊,没有人喜欢一个木头,也没有人喜欢一个死的东西,我说这个死东西呢,小孩儿那就叫游戏,网络虚拟的;成人这叫充气娃娃,什么样的人会喜欢这俩种东西而沉迷于其中呢,就是在成人的世界里面,在真实的世界里面,他们并不接受,或者是没有受到过好的对待,他们在那些家庭里面,在学校里面,在社会里面,在人群当中,不重要。
吴志红老师举了几个例子,一个孩子成长经历当中,如果没有人喜欢他,家里也没有人喜欢他,也没有人认为他是重要的,从小门又被寄养出去,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在学校呢,显得又没那么重要,成绩不突出,从来也不会出头,得不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交朋友呢,也不多,他又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在家里面,在学校,一个孩子,两个地方都得不到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的话,那么这个孩子很容易转向向一个稳定的物质,连接的,可能这个物质呢,就是我们说的游戏,网络,手机,充气娃娃。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东西可以操控,他很稳定,你点了屏幕,它就会给你回应,他没有外面的世界那些变化。
所以,并不是孩子学坏了,也不是孩子出问题了,是我们把孩子的世界,孩子的环境都会破坏了,还是没有办法,只有活在一个虚拟的关系里面,只有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面,沉迷其中,来逃避现实的世界。说到青春期,我在这里稍微要多给大家讲一下青春期孩子教育的特点,有些孩子确实是非常逆反,她本身就是到了青春期,各种荷尔蒙,各种激素,然后每一天上来上去的。所以做父母的应该多去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逆反之心,给孩子一点空间,让他们独立去成长,这是必然阶段,到了青春期,我们父母要放下自己原来那个高高在上的神仙的姿态。
我们不再需要在那个位置上继续的,指手划脚,而是要跟孩子成为普通的朋友,这才是我们日后父母做人的重点,孩子的青春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尽可能不要因为孩子的一些叛逆行为离家出走,谈异性朋友,父母就动用武力和暴力来解决,孩子进入青春期不听话,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是件好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太听话了,孩子压抑自己了,就会失去自我,失去,在青春期应该历练和锻炼表达的那部分,而压抑太多会形成抑郁症。今天的金句是这样的,在良好的养育之下,孩子才能承受长时间的分离。
长时间是指两个星期以上时间,有研究表明,如果在孩子三岁之前,妈妈有孩子,有两星期以上的分离,会让孩子形成强烈的创伤,说到这里,也是提醒我们那些零到六岁的爸爸妈妈,如果我们有把孩子送出去,有让爷爷奶奶抚养的想法了,尽可能打消这样的想法,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外面,在别人家正在长大,也尽早的把孩子领回到自己的家里面,有自己来抚养。以此让我们的孩子有更充分的充足的安全感。
亲爱的书友们,今天我们的读书《为何家会伤人》
第12次解读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
我们下次再见。
读
书
分
享
2019.4.9读书分享
2019.4.9
读书分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