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一部映照着现实荒诞色彩的小说横空出世,在此后的世界文坛中被往来的世人解析了数遍,也自此将加缪--这位把社会的阴暗与无处不在的荒诞透析得无一纰漏的文学大师--带上了历史的舞台。
那么,当现在的我们再拿起这部举世闻名的著作时,是否能发掘出加缪想要表达的意涵?我就简单在此谈谈这部充满荒诞的故事吧。
一 情节上:生活与被生活
看过《局外人》的同好也许都知道,这部作品就情节上来说,根本没有过多需要叙述的细节。简要解构一下:
默尔索去参加母亲的葬礼;默尔索在海滩持枪杀人后被逮捕;在自己案件的审判下被他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导致被宣判了死刑;默尔索在监狱与神父进行最后的争论,最终独自等待死亡。
那么,细心的读者应该能发现,整部小说,加缪都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写作方式,特意去放大默尔索周围的环境,且这些环境都描写得死气沉沉,即使有阳光的描写也是令人心烦气躁的,而在默尔索的心理描写中又把这一切说得如此无谓。
那么,这些环境描写能证明加缪是有意为之吗?
我从加缪的笔记中找到了答案:一个人曾在人们通常安置人生之处寻找他的生活,他在阅读一本时尚杂志时突然意识到,他对他的生活是何其陌生。
第一部分:他直到此时的生活。
第二部分:游戏。
第三部分:对妥协的扬弃和自然中的真理。
是的,加缪不是刻意要营造一个这样的社会,而现实社会本身,就是如此苍白无力,大家各司其职,今天的生活是此刻的,亦是将来的,因为永远如此。
而生活在其中的默尔索却始终融不进这个无边的局限,他是个永远徘徊在局限边缘的异客,他的生活不该是索然无味的,更不该是蛮不讲理的;不该被无形的规范碾压,更不该被一个无意义的推断结果所打压。
如同他在倒数第二段中的宣泄一般:“在我所度过的整个荒诞的人生中,从我未来的深处,一股昏暗的气息穿越尚未到来的岁月向我扑来,这股气息一路袭来,使别人想我建议的一切都变得毫无差别,未来的岁月并不比我所度过的岁月更真实。”
这股气息是什么?当然还是那无形的局限中散发出的生活气,即使是21世纪的现在,它依旧存在,所以,即使默尔索生活在现在,他依旧会觉得无所谓,对人生的伴侣、亲人的离世、手中的命运......
二 从情感上:介于英雄与普通人之间的存在
默尔索对我而言,还真是个难以言喻的人物。
他敢于对自己生活的世界的荒诞性发出质疑,并在自己即将被剥夺生命的时刻对彼岸的橄榄枝严词拒绝;但当自己即将脱离这个局限时,整个人又显得无以适从。
从加缪笔记--一个不愿意自我辩解的人。人们对他产生的看法更受他青睐--中可以得知默尔索这个人物形象一直处于社会边缘,但不同于大庭叶藏¹的生活态度,他更为喜爱的是观察这个荒唐的世界。
所以为了遵循自己的生活态度:为了真理不顾一切。在最终时刻选择拒绝彼岸伸出的橄榄枝。他是个站着死的人,也是个英雄。
但同时,他也是个普通人,固然对自身的一切如此无谓,也还是会对这样的世界敞开胸怀。
最后一段:“好像这场勃然的怒火净除了我精神上的痛苦......我第一次向这个世界温柔的冷漠敞开了胸怀。”便是最好的证明。
当然,心细的读者会发现不止这一处描写,“默尔索与世界和解的证明”在很多处都能看到,他能感受到的生活中的美好,都是“证明”。而这些“证明”所组成的,便是暗线。
那么,默尔索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形象的意涵是什么呢?
加缪曾说过:“西西弗斯离开山顶并渐渐深入诸神洞府的每个瞬间,它支配了自己的命运。他比他推动的巨石更加强大。”
相较之下,默尔索不是这样的人,他只是发现了异端,并没有做出实质性的改变,即使生命尽头之际的拒绝也是为了自己追求的那项准则,是个失败的英雄之举。
我想加缪真正想要表达的应该是:
“任何一个时代都是荒诞的,重要的是如何与他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