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有一个叫刘家屯的地方住着一个叫刘树百的人,明面上是一个猎人暗地里专干打家劫舍的勾当。
有一天,刘树百在大车店里呆着,看见外面来了一个南方人和一大车的货物,他就盯上这车货了,俗话说的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他在后面悄悄的跟上了这批货,等拉货的走到四处无人的地方,他就冲了出来,一刀就砍死了这车货的老板,然后又把拉货的那个南方人推下了山沟摔死了。
他连夜把货拉回了自己的家,发现车里面装的是一百匹绸缎和十大箱的瓷器,刘树百本身就靠着四处抢劫发了不少的横财,给自己家置办了不少的房产和地。这次又抢了这么多的绸缎和瓷器,这回可把他高兴坏了。
此时他的媳妇身怀六甲,叮嘱他少干那些丧尽天良的缺德事,多给孩子积点德。听完媳妇的话,经过这一次他也打算收手不干了,想着老老实实的过自己土财主的生活。
这时候的南方人的冤魂也来到了阎王爷的面前,诉说着自己的冤情。阎王听完南方人的经过,说:“我知道了你的情况了,你也不要哭了,不会让你在阴间受罪的,你现在转生投胎去吧。”便被当差的小鬼押着走过了奈何桥,转身投胎去了。
而此时的刘树百正在大门口等待着媳妇生产呢,可是冷不丁的,他感觉有个人影闪进他们家了,他便想是家里来小偷了?回到院子里面一顿找,也没有找到。等到他刚要转身回去的时候,听到媳妇的房子方向传来了婴儿的声音。他急忙跑到了他媳妇的屋中,一看自己有了个大胖小子,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他给孩子起名叫双喜,家里大摆筵席。
这孩子刚过一周岁生日的时候,什么都会说了。就是特别的烦人,整天哭闹的不行,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都哄不好这个孩子。为了能哄好孩子,什么样的招都使了,可是也没有什么效果,还是一样的哭闹。
有一天在吃饭,桌面上放着一个瓷碗,一不小心就掉到了地上,发出了啪一声,这个时候的小双喜就哈哈笑了起来,脸上也露出了小酒窝,十分的可爱。刘树百看到自己孩子开心的笑,原来这样可以逗孩子开心。
他便寻思着,你喜欢摔东西的声音,咱们家也不差钱,也不差瓷器,就让你摔,只要能笑,不哭不闹,怎么都行,于是就天天开始摔瓷器,一下子就摔了好几个月,家里的瓷器摔完了再买,一来一回好几次。
后来小双喜可能觉得摔瓷器没有意思,又开始哭闹起来,这时候的刘树百又开始发愁了起来。有一天,刘树百的媳妇在给孩子缝肚兜,只见丝绸撕的一声,小双喜又笑了起来。他又开始拿撕丝绸逗小双喜玩。
就这样撕了一年的丝绸,将家里的丝绸都撕碎了,又像摔瓷碗一样,买来再撕,撕完再买,最后又开始了哭闹。一天到晚,哭闹的不行,把家里人弄的也是没着没落的。
时间一晃小双喜就五岁了,刘树百就想着带着他的大宝贝儿了去集市上走走,一是想哄哄他这个大儿子,二来想看看小双喜喜欢吃什么,也让小双喜能高兴高兴。可到了集市,集市上面男女老少,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可是小双喜一点兴趣都没有,看不到开心的样子。
刘树百问小双喜要不要吃这个,要不要吃那个,小双喜什么都不吃。这可把刘树百急坏了,于是就问:“你到底想吃什么,吃什么爹爹都能满足你。”
小双喜听到,说:“我想吃红绒线烧的馒头。”
刘树百说:“儿子,你早说呀,咱们家有很多红绒线。”于是回家的刘树百就天天给小双喜烧红绒线馒头吃。
一个馒头需要用二斤的红绒线才可以烧好,就这样,家里的红绒线慢慢就烧完了,没有红绒线烧的馒头,这小双喜就不干,就又哭又闹的,没有办法,只能再去买,直到买不到了为止。
这小双喜也挺折腾人的,穿衣服只穿绸缎,不穿棉布的,睡觉必须盖红绫被,被子上成不可以有线头,有线头就嫌硌得慌。就这样从摔瓷碗开始,然后撕丝绸,再到吃红绒线烧的馒头,慢慢的就把这个家的钱给花的差不多了,地也卖了,家产也祸害的差不多了,就剩下几十间房子了。
而这个时候的小双喜喜欢上了玩火,刘树百不让他玩,他就开始大哭大闹,于是就没有再管他,让小双喜随便玩去了。可是就是这样骄纵孩子不管,最后终于引来了大火,把家里的房子都给烧光了。
这个时候的刘树百和自己的媳妇没有逃出火海,丧命于火海了,唯独剩下了小双喜,可这个时候的家也没有了,都烧光了,小双喜也没有地方住了,只能去要饭了。而这个时候的小双喜别人给他什么他吃什么,哪里能有个住的地就住哪,现在也不再嫌有东西咯得慌了。
刘树百被烧死以后,去了阴曹地府,他觉得自己很委屈,他觉得自己对孩子百般疼爱,自己的儿子不应该害自己,更不应该要了他们的命,于是在阎王审他的时候,他哭哭啼啼的诉说着情况,叫着委屈。
阎王听后,说:“这些我都知道,他不是你的儿子,你可还记得五年前你杀人越货的事,杀的那个南方人?他投胎去了你家,向你讨债索命去了。这个是你罪有应得的下场。”刘树百一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阎王接着说:“你之前干了很多的坏事,现在也是清算的时候,你下地狱去吧。”只听刘树百“啊。。。。”的一声。
所谓:不是不报,终究要报!无债不来,欠债必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