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当我第一次糊里糊涂地被带进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这是美国三大美术馆之一,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的城市艺术馆;当我发现它竟然拥有如此大量的珍贵收藏时,心里有一丝愤恨,你们凭什么收掠了这么多来自中国的宝藏,却要我买票来参观?!
这种小情绪一直主导者我,让我在那一天心神不宁,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些伟大的作品当时对我而言,是那么的陌生。至今,仍不时想起而心生遗憾,我曾经如此荒唐,愚蠢,无知,我怎么就这么漫不经心地错过了呢?
幸好当时我刚给4岁的儿子买了一本《世界名画乐园》,我随手翻阅后对这幅《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比较有印象,但也未曾详细进一步了解,只是隐约记得画家是用一种全新的作画手法,整个画面由点构成,创作时间历时三年。
这幅画出现在儿子的书中,6厘米X9厘米,小小的一幅画,我对它着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当我绕过一道屏风步入其中一个展馆的时候,看到的它,竟然是一副207.6 厘米 × 308 厘米的巨幅,赫然而又安静的矗立在墙上,那一刻我心潮澎湃,莫名的激动,若是儿子在身旁,那该多好!再多的名画说明,都不如亲眼目睹的那一刻,再多的循循教导,都不如凝聚着智慧与灵感的艺术给人的震撼。
遗憾的是,这幅画是这次参观中的唯一亮点,其他的我都错过了。我错过了梵高的《卧室》,莫奈的《睡莲》,毕加索的《老吉他手》,还有很多很多... ...因为无知,因为艺术修养的缺失,如果不是为了孩子的原因而买了那本《世界名画乐园》的话,我也会与乔治.修拉的这幅《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失之交臂,那么整趟旅程都会黯然失色,成为一次无聊的走马观花。
庆幸的是,十年前我曾被这幅画感动,像一道光照亮了我脑壳深处的某个阴暗角落,并柔软了内心。
在我上学的那个年代,父母只关注数理化的成绩,对于艺术,则是从不提及,整个小学和初中阶段,唯一接触的艺术,或许就是一名马上要退休的老师义务每周末教我们写毛笔书法了,每周临摹字帖,老师给我们介绍各种字体和相关的人物故事,在写书法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教我们背了很多古诗词,我现在能记得的古诗都是那时候背的,后面因为考试而要求背诵的,我一首也不记得。
至今老师已去世多年,但音容宛在,虽离校后从未谋面,我也一直铭记于心,偶尔会想起。想起他那厚厚的黑框近视眼镜,想起小伙伴周末早晨,在敞亮的教室里一起练习书法,背诵古诗的美好。
现在回想起来,这次美国之行,给我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因为它改变了我对儿子教育的规划,我不想他仅仅成为一名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人,除此之外我希望他对生活有着强烈的感知力:对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心,积极探索,对自然宇宙常怀有敬畏之心但又能天马行空,恣意潇洒,对艺术,对美有敏锐的感知力。
上图中儿子的美术老师并不是一位专业的美术老师,而是一位来自乌克兰的街头艺术家。我们住在雅拉河边,每周末这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许艺术家给人画像,儿子走了一圈,觉得这位艺术家画得最为传神,就静静地站在一旁一个多小时,不动声色地看她画画。
后来渐渐混了个脸熟,竟上我们家辅导写生,每次来,都带一些道具,一个水晶摆件甚至一双靴子,教儿子如何观察光线,比例等等,两人轻声细语,画面和谐,手把手,领着他用全新的视角观察世间万物,并教他如何准确地表达呈现。
教育是一生的事情,我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也在教育着自己,成为父母,是一次飞跃式的改变,感谢儿子给我这个机会,虽然辛苦,但赋予本身也是一种伟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