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村的孩子,爸妈没啥知识水平,他们劳苦一生,学习上帮不上什么,就想努力让孩子生活上好过点,对我和姐姐唯一的要求也就是好好学习,走出去。
在农村,你要没考上大学,那以后的生活就算规划好了。高中毕业,出外面打两年工,回来相亲。父母帮忙凑彩礼钱,车子房子钱,然后结婚。生了小孩,交给父母帮忙带,再出去,一辈子也就定型了。运气不好,找个脾气差的,结婚没两年闹离婚,再差点有了孩子,又是一场官司。
我和我姐还算命好点的,都混了个本科的学上。虽然说现在几乎是人人有学上,但在河南这座高考大省,一百万考生,不到三十万本科,没学上的每年都有几十万,尤其是对于我们农村的这些孩子。如果基础跟不上,又没天赋,再努力也多为徒劳。都说寒门出贵子,可又有多少人能真的出来,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又或者万分之一。
高中四年,我勉强混了一个还算可以的大学,不过离家很远,一千多公里吧,坐火车要一天。上大学的时候,是我第一次离开县城坐火车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十八岁之前,那座小县城就是我生活全部。十八岁以后,高楼大厦,灯火通明的城市才不是电视里的图像。
当我进入大学,看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看着他们在选社团时展现的各种才艺特长,听他们的高中、初中那多姿多彩的经历。或许他们的成绩也不是很好,但他们五彩的生活却着实让我羡慕。我的高中只有学习,就这样还没弄好,一塌糊涂。
大二的时候,课余时间兼职校内送外卖,中午一个多小时,晚上三四个小时,一个月八百,包吃。去兼职的时候十一月份,临近深冬,那个时候很多课已经结课了。那个时间段在沈阳虽然还没到最冷的时候,但也有零下好几度了。骑着老式的自行车,校内穿梭,每次在路上都冻的手发青,脸发紫。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看见爸爸在下雪天骑着三轮摩托去进货,还是妈妈那双满是冻疮的手,亦或者是看见爸妈那满头半掺的白发时,我的生活开始精打细算,每天吃饭花了多少,买东西花了多少,怎样花能够这一个月,怎样花能够多攒点。到了月底再看看这个月一共花了多少,卡里还剩多少。
也努力着让自己学的更多,但是没天赋是真的没天赋。大学毕业找工作,想离家近些,选择在郑州。可郑州的工资是真的低,我们专业还好点,一个月也有五六千,养活自己倒也够。可总要想以后,不说成家立业,也要考虑父母,总不能让上了年纪的父母再劳累吧,太不孝了,太失败了吧。
年轻时百般劳累,透支身体;年迈时腰酸背痛,百病缠身。最怕没钱低头求人,百般好说,那还谈什么尊严。
要长大,还了父母债;要成功,解了余生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