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水果超市买了一大串水灵灵的葡萄带到了课堂上。
孩子们看到以后,欢呼雀跃起来。让他们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两个,一是吃美食,二是做游戏。
婷婷凑过来小脑袋奶声奶气地说:“啥时吃葡萄呀!馋了!”她一边吧嗒嘴一边用眼睛盯着,盆里洗好的葡萄。
我拿起一粒葡萄放在眼前端详了一会,慢慢地放在嘴边,微微眯着眼睛,轻轻地咬下去,接着做出陶醉的样子,仿佛我吃了人间的美味佳肴,甜蜜的葡萄汁渗透着我的每一个细胞。
孩子们开始议论起来。
“老师是馋猫。”
“老师坏,不给我们吃。”
“吃货老师。”
……
刚才你们说老师的,坏话和好话,都叫作语言描写,一会可以写在作文里。
我笑眯眯地说:“想吃吗?”
“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
“刚才老师吃葡萄,你们发现多少个动词。举手回答,老师发葡萄给你们吃。”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抢着回答,那热情就是春天里的一把火。
“拿在手里”、“咀嚼”、“塞在嘴里”、“牙齿和葡萄碰撞在一起”、“嘴角翘起来”……
我真没有想到一颗小小的葡萄,让孩子们才思泉涌。
孩子们手里各拿着一粒葡萄。有的舍不得吃放在嘴里吮吸,有的一仰头很豪迈地直接“吞”下去……我用手机拍下来,让他们去观察瞬间的动作。
朋翰是一个调皮的男孩子,把葡萄咬在嘴里,摆出各种造型。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有的甚至笑得趴在地板上,有的钻在桌子底下,有的拍着肚子……
我让孩子们观察同学们的动作,然后写在作文里。
凡凡笑着对我说“没有想到吃葡萄那么开心!”
我让凡凡当模特,叫孩子们描写她。
“凡凡吃葡萄时,脸蛋鼓起来像两个肉包子。”
“凡凡的嘴缩成了一团。”
“凡凡的眼睛笑没了。”
“凡凡吃葡萄不吐葡萄籽,会在肚子里长葡萄树。我们就有葡萄吃了。”
观察是写作文的源泉。闭门造车孩子们是写不出来的。
李白作诗需要喝酒,才有人间佳作,鲁迅抽烟刺激写作灵感。孩子们在快乐的笑声中,茅塞顿开超常发挥。
孩子越小想象力越丰富,想象力是写作文的原动力。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保护他们的想象力。
六一同学今年八岁,他特别喜欢为大家表演。
他会伸长肉嘟嘟的粉舌头,像小狗一样做出很滑稽的表情,还会伸出手臂,张开手掌做出讨要葡萄的样子。
他一脸的呆萌,好多孩子都把他写在作文里。
孩子们的动作表情,我耐心地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描写。
吃葡萄,吐葡萄皮吗?
关于这个问题,孩子们十分感性趣。
我询问,谁吃葡萄不吐葡萄皮?谁是扒开皮吃葡萄?谁不吐葡萄籽?
谁是狼吞虎咽?谁是细嚼慢咽?
吃葡萄的快和慢和性格有关系吗?
面对我一连串的问题,他们开始仔细地思考。
365天无极限挑战日更营第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