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很多年前,我在陕西乾县的地摊上,花了50元,买了一套路遥全集,然后千里迢迢背回家。
是的,你也许看出来了,我的心里一直做着文学梦,不是作家梦。
其中有一部书,《早晨从中午开始》,路遥详细写下了他创作《平凡的世界》的过程。
当时,比起《平凡的世界》,这部书更震撼我,仿佛作者是用血写下的书。
然而,再深刻的感受,都不敌记忆的衰退,到现在,我仅仅记得路遥在单独写作的过程中,和老鼠相处的一些描写,但仅仅如此,也足以在我的记忆里占据重要的地位了。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写作,尤其是写长篇巨著,不是常人能胜任的。正是有了这些作家,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受常人难忍的寂寞,我们才能读到不朽的经典。
文字于他们,是一种使命。
而我,只是想和文字亲近,并不想被她奴役。
所以绝大部分的时间里,我只是读书,尤其是小说,感受人生的苦难荒诞,感受人间的爱恨情仇,以弥补自己生活的贫瘠。
偶尔,也写,写完就扔,不投稿,不给身边熟悉的人看。
几个月前,好报开设写作群,我就报名参加了。每天500字,我以为很简单。2014年,我写了很多长文章,写怕了,所以2015年只字未写,到2016年,我就开始心虚。第一个月,很难,写流水账,写童年回忆,蒙混过关。一直写了好几个月,7/8月要照顾孩子,停了,后来继续写。
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有有一本书,《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我在当当网上买了下来,作者是美国作家安拉莫特,朱耘翻译。7月之前,我略略翻过,看到作者建议从童年往事写起,我就满意地合上了书。
这一次我又从头翻起。
这本书不厚,除了前言,一共分成5个部分,写作、写作的心境、一路帮助你、刊登和出版以及为何写作的其他理由、最后一堂课。
在前言里,作者回忆了自己的父亲以及父亲对自己的影响,回忆了自己在写作上的历程和她开设的写作课。她说父亲告诉他,“每天腾出一段时间写作”,“事先排出时间、把它当成一种道义上必须偿还的债,并且要求自己一定要写完”。她说,”写作本省就是一种奖赏。”在最后一课里,她写道,“你只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将你想到的写下,灵感便会来敲门”,“为了灵魂,我说,为了心灵。写作和阅读减轻我们的孤独感。它们能为我们的人生增添深度和广度,扩大视野,滋养心灵”。
我偶尔音乐厅,去听交响乐,一段交响乐,我常常觉得开头和结尾是我能听懂的,中间的起起伏伏,我有点慌乱跟不上。这本书给我也是这个感觉。开头和结尾的平稳安详,安抚我的心,安抚我因为写作而感觉到的更孤独和更慌乱。而在中间的四个部分,我有种繁花迷人眼、小径人不知的慌张,虽然他告诉你可以怎样动笔,从你的童年往事开始动笔,写小短文,不要怕写出拙劣的初稿,她告诉你如何和你想要创造的角色相处,如何从你的角色出发发展情节,创造对话,设计场景,可是我越来越慌乱,然后被作者带入她袒露的写作心境里去了。`
作者用了5个小标题,记录写作的心境。“到处看看、道德观、花椰菜、kfkd电台,嫉妒”,我理解为,带着敬畏之心观察记录、带着信念去写作、相信并培养自己的直觉、排除干扰、忍受孤独和寂寞。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对于一个只写豆腐块、从不求点击率的人来讲,写作就是写作,写得出就写,写不出不写,除了几十年前高中要写议论文、工作要写点公文,写作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其他不适,别人的成功对我也没有刺激,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只要有点钱有点关系和文字的人,都扎堆出书,比如买了件衣服,看了场电影写下的博客文章,最后都集结出版。我佩服坚持写的人,但如果随随便便就出版,我觉得是对读者的不尊重。我想这不是嫉妒吧。因为这样的无欲无求的写作心境,对于写作者来讲,是很孤独的境地。但唯其如此,也保持了我的冷静客观和敢说敢写。最近我读过我称之为新网红的一个干部的公众号,他每天都推送,底下有一大堆读者好评如潮,这样下去,且不论文字如何,我觉得写作就成了一种表演。长此以往,对文字和文字所描述的对象就会缺乏敬畏之心,自己的直觉也会消失,被簇拥着的感觉会变成干扰,干扰心境,干扰感觉。缺乏上述列的几点以及更多,一个人是短篇都写不好的,不要说长篇了。
写到这里,又想到《早晨从中午开始》里的老鼠。每一个作家大概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非常心境吧,《关于写作》的作者也不断经历各种低潮绝望。但如果你真的热爱写作,坚持是唯一的办法。
写到这里,似乎差不多了。我不想去拆书,去解读一本书,这从来是我害怕的事情。一本书,一本不是教科书的书,让我找到共鸣,就已经足矣。至于为什么叫“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这是作者父亲在作者十岁的哥哥在三个月地期限的最后一天要写鸟类报告一筹莫展时说的话,“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我可以把它当成,一个字接着一个字、一段接着一段、一天接着一天,等等。总之,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任何事情都要这样。只就是大多数人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