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别论篇
三、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
凡持真脉之藏脉者,肝至悬绝急,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
3、《灵枢·病传》
关于病传的问题,在《灵枢》专篇《病传》中这样写道:
“黄帝曰:余受九针于夫子,而私览于诸方,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将尽行之乎?岐伯曰:诸方者,众人之方也,非一人之所尽行也。黄帝曰:此乃所谓守一勿失,万物毕者也。今余已闻阴阳之要,虚实之理,倾移之过,可治之属,顾闻病之变化,淫传绝败而不可治者,可得闻乎?岐伯曰:要乎哉问。道,昭乎其如日醒,窘乎其如夜瞑,能被而服之,神与俱成,毕将服之,神自得之,生神之理,可著于竹帛,不可传于子孙。”
开篇黄帝说:我从先生这里学习了九针的知识,自己又私下阅读了一些方书,其中有导引行气、按摩、灸法、熨法、针刺、火针及服药等疗法,在应用时,是只采用其中的一种疗法,还是同时采用多种疗法?岐伯回答说:方书上所谈到的各种疗法,是为治疗不同人的不同疾病的,不必专门用于一个病人身上。
黄帝接下来的回答很重要:此乃所谓守一勿失,万物毕者也。这句话对我们每一个学习的人都十分有意义,即守住一个总原则不丢失,就能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这个总原则是什么呢?黄帝接着说:如今我已经懂得了阴阳的要点,虚实的理论,太过与不及之理,以及治愈疾病的各种方法。我希望进一步了解疾病的传变,以及病体败绝而不易救治的道理,您能告诉我吗?岐伯说:这个问题提到要点上啦!所谓医道,明白了,它就像白天一样清醒;不明白,就像夜晚那样糊涂。如果能得到医道并且去践行,就会出神入化;全部都能掌握的话,就犹如神助。“生神之理,可著于竹帛,不可传于子孙”这句,是说这种出神入化、得心应手的得道的领悟,可以写在竹帛上传于后世,却无法传给自己的子孙。
这世上,没有谁可以把他五百年的功力传给谁,唯有自己学、自己习,自己长自己的功力、本事,其功力、本事,子孙尚不能传,况他人乎?!
“黄帝曰:何谓日醒?岐伯曰: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黄帝曰:何谓夜瞑?岐伯曰:乎其无声,漠乎其无形,折毛发理,正气横倾,淫邪泮衍,血脉传溜,大气入藏,腹痛下淫,可以致死,不可以致生。”
黄帝问:什么是日醒?岐伯说:明白了阴阳,就好像迷惑的难题得到明确的解答,又像醉酒后的清醒。黄帝又问:什么是夜瞑?岐伯说:病邪在人体内部,既没有声音,也没有形象,就像在黑夜中又闭上了眼睛,什么都看不见,生命不知不觉中出现了毛发毁折、腠理开泄多汗、正气大伤,而邪气弥漫这些现象,这些经过血脉传到内脏,就会引起腹痛,脏腑功能逆乱,如此便有可能致死,而不能救治了。
“黄帝曰:大气入藏奈何?岐伯曰:病先发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最后一段,黄帝又问:邪气侵入内脏后,会发生什么样的病变?
从这开始,岐伯详细地解读病的传变。
邪气入脏,若疾病先发生在心,过一天就会传到肺(“一日而之肺”的“之”,是到达的意思),三天就会传到肝,五天就会传到脾。“三日不已”的“已”,是病愈的意思,是说如再过三天不愈,就会死亡。这大概就是《阴阳别论》里所言“心至悬绝,九日死”的意思吧。具体死的时间是:冬天死于半夜,夏天死于中午。为何冬天死于半夜呢?心病,为火,冬天为寒水,死于冬,好理解,是水克火。《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夜半为冬”“夜半人气入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所以,依旧是水克火。兼之夜半为胆经当令,先前讲过“胆心综合征”,说胆囊疾病经常可能诱发心肌缺血、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而心病发作容易卒于“夏日中”,则是夏日为火,日中亦为心经当令,过用则危,所以这时也是心病的危险期。
“病先发于肺,三日而之肝,一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若疾病先发生在肺,过三天就传到肝,一天就传到脾,五天就传到胃,如再过十天不愈,就会死亡。冬天死在日落的时候,日落为酉时,肾经当令,肺金为肾水之母,肺病死在日落之时,是子夺母命;夏天死在日出的时候,日出为卯时,为大肠经当令之时,而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经气一动,也夺肺气。
“病先发于肝,三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三日而之肾,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蚤食。”
若疾病先发生在肝,过三天就传到脾,五天就传到胃,再三天就传到肾,如再过三天不愈,就会死亡。冬天死在日落的时候,冬天日落之时是肾精最为闭藏之时,肾水不能生肝木,故肝绝。夏天死在吃早餐的时候,夏日为火,正是消耗肝木之时。古代一日两食,蚤食即上午这顿饭,晏食指下午那顿饭。早饭一般在上午八九点,胃经、脾经当令,肝木绝,而得脾反侮肝木,因此这时也是肝病的危险期。
“病先发于脾,一日而之胃,二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胱,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
这段翻译过来就是:若疾病先发生在脾,过一天就传到胃,两天就传到肾,三天就传到脊背和膀胱。现在也认为腰背疼痛与胰腺有关。如再过十天不愈,就会死亡。冬天死在夜晚,人定,指人们刚入睡、三焦当令的时候;夏天死在下午四五点钟膀胱经当令的时候。
“病先发于胃,五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胱,五日而上之心,二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
这段翻译过来就是:若疾病先发生在胃,过五天就传到肾,三天就传到脊背和膀胱,五天就上传到心,如再过两天不愈,就会死亡。冬天死在夜半,夜半是胆经当令。夏天死在午后小肠经当令的时候,说来说去,胃病最终都死于心脏的问题。
“病先发于肾,三日而之膂膀胱,三日而上之心,三日而之小肠,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这段翻译过来就是:若疾病先发生在肾,过三天就传到脊背和膀胱,三天就上传到心,三天就传到小肠,如再过三天不愈,就会死亡。冬天死在天亮的时候,属于肺金不生肾水;夏天死在下午四五点钟膀胱经当令的时候,这是肾与膀胱相表里。
“病先发于膀胱,五日而之肾,一日而之小肠,一日而之心,二日不已,死,冬鸡鸣,夏下晡。”
这段翻译过来就是:若疾病首先发生在膀胱,过五天就传到肾,一天就传到小肠,一天就传到心,如再过两天不愈,就会死亡,冬天死在鸡鸣、肝经当令的时候,夏天死在下午四五点钟膀胱经当令的时候。
“诸病以次相传,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也;间一藏及二三四藏者,乃可刺也。”
“不可刺也”,一般翻译成不可用针刺,其实此处的“刺”字,当翻译成治疗,所以此处应翻译成:上述各病之传变依照相克的次序相传,这样就都有一定的死亡时间,这种情况就不好治疗了;如果疾病传变次序是间隔一脏相传的,或传至第二、三、四脏的,就可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