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朋友送了我一本书,沈复的浮生六记,原文应是古文,译者叫张佳纬,逐字逐句,翻译成现代白话文,但字里行间,也仍然充满古韵。

这本书,拿起就放不下了。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书中最核心的章节是闺房记乐,记录了沈复和妻子芸从相识到相守二十余载的夫妻日常。看完后不禁唏嘘,原来古人之讲求情趣,远甚于今人。

这本书里,芸的影子无处不在,她是沈复十三岁时一见钟情的梦中情人,是十八岁时洞房花烛的新娘,是花前月下缠绵悱恻的爱人,是侍奉公婆明理守规的妻子,是谈古论今品论诗文赏月观花的闺中密友,是同甘苦共患难的另一半,是心心相依爱到骨髓的灵魂伴侣。

字里行间,他对芸用情之深思念之切,触目皆是。

他们的生活很清苦,虽然沈复出生于富裕的官宦家庭,但那个时候,官二代日子也并不好过,需要自谋生计,加上他夫妻二人行事刚直,总被父母误会,很多时候,都是在外盘恒,要么租住友人别院,要么寄居陋室。他们没有固定经济来源,很多时候靠卖字画或刺绣为生。

在物质生活上,他们是贫苦的困顿的,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但在精神生活上,他们却是富有优裕的,不离不弃,相守相知,很多时候过着诗意而丰富的生活,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把日子过成了诗。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芸,她是一个聪慧勤劳雅致有趣胸襟开阔的女人。她精于女红、刺绣,父亲早逝,她用双手撑起寡母和弟弟一家生活。她烹得一手好菜,常常为丈夫的行游出访准备合适的酒菜。她热情招待来访的丈夫的朋友,让这些文人墨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她和丈夫在闺房内嬉笑蜜语,全然没有旧时妇女的木纳唯诺。她有独到的审美情趣,善于在俭省的生活中就地取材,作出如梅花食碟及活花屏这样的充满生活情趣的小物来。

凡此种种,怎不叫人爱怜疼惜,敬重深爱。

沈复是有福气的,可以遇到并拥有灵魂伴侣若此。

只可惜情深缘浅,毕竟命运多舛、生活困顿,最终难以为继,芸四十一岁时驾鹤西去。留下沈复一人,带着生命里巨大的空洞,独自生活。

沈复四十六岁时写了浮生六记,他和芸的故事就此流传于世,可惜六记中只余了四部分,另有两记散失在历史中了。

而沈复也不知所终,没有人知道他最后的结局。他就像一个使徒,为了记录和芸的姻缘,为了留下他四处游历的痕迹,为了让后人窥见那个时代的人的生活面貌,精神面貌,审美情趣,婚姻家庭等等,他把经历过的一一记载下来,然后完成了使命,悄悄遁去。

虽然看的是译本,但也能感觉到原文的文笔坦荡清新,韵味深远悠长。

有机会我想找找原文看看,一定会有更深的感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01 “浮生”二字典故出自李白诗“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浮生,...
    梓青彦阅读 915评论 0 3
  • 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 —— 品评《浮生六记》 之前对于此书的模...
    苇草尚可思阅读 873评论 0 2
  • 下雨天,安心的不出门,一卷书,一盏茶,慰心亦解忧。世界就在方寸之间,有内容亦有温度,喜欢这样的生活。 《浮生若梦》...
    若初的清明觉知阅读 941评论 1 6
  • 看到沈复这个名字,起初以为他是近现代人,谁知却是清乾隆时期的文人墨客,只怪自己才疏学浅。。。 初识沈复是初中学过的...
    蓝色雨2阅读 448评论 0 1
  • 五月,2017年已经度过三分之一,在五月份上班的第一天,下午接到的一个电话让我今天晚上需要在路上度过,从南三环到北...
    MosquitoSwallow阅读 15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