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钱不如存肌肉——关注肌少症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侵删

昨天,去单位的营养科做了一项检查,测体内的肌肉、脂肪、水分等含量,以及体重指数、腰臀比等,据说是国际上最先进的仪器。


不测不知道,一测吓一跳。我体内肌肉含量少的可怜,在年轻人中少见,甚至不及七八十岁的老人。体重指数虽正常,而脂肪的含量却超标!也就是说,我的脂肪取代了肌肉存在于我的体内。根据我们初中物理所学的知识,脂肪密度不如肌肉大,同样重量下的脂肪体积大于肌肉体积。故体重虽在正常范围内,体型看上去却肉乎乎的。


营养科主任表示惊讶,并给出了“肌少症”的诊断,让我吃点氨基酸之类的补充剂。我想了想,决定还是先从饮食运动上改善,多吃优质蛋白,配合运动。还有,再也不为了减肥而节食了,否则会把肌肉减的越来越少,然后我会越减越肥!



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肌少症吧!


肌少症(sarcopenia)是2019年公布的运动医学名词。是一种随年龄增加,以骨骼肌纤维(尤以Ⅱ型肌纤维即快肌纤维为主)体积和数量减少、肌力下降、结缔组织和脂肪增多等为特征的综合性退行性病征。
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系统的动力,肌肉的衰老和萎缩是人体衰老的重要标志,非常容易引起骨折以及关节损伤等问题。患有肌肉减少症的老年人站立困难、步履缓慢、容易跌倒骨折。肌肉减少症还会影响器官功能,可能会引发心脏和肺部衰竭,甚至死亡。——百度百科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上了年纪的老人,会发现体力不如从前。以前走提着菜走500米,爬5层楼没问题,慢慢的,走一二百米或者爬一二层楼梯就走不动了,腿又酸又沉又无力。

是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的数量是减少的,功能是下降的,所以该病多见于老年人,且不易察觉。

大家对肌少症的认识还不足,甚至有很多人没有听说过这个病。但其实,肌少症的危害还真不小。比如肌肉力量弱,发生跌倒的风险增高。肌肉力量弱,加上老年人骨质疏松,跌倒后易发生骨折。骨折意味着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严重情况下可以并发营养不良、血栓形成、感染等一系列问题,对老年人的寿命有一定的影响。

肌少症不仅仅发生于老年人,年轻人当中也有(比如我)。也需要引起重视。

关于肌少症的治疗,有药物治疗,营养支持以及抗阻运动。

其中,药物治疗效果有限。营养和运动就显得格外重要。

营养支持包括充足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尤其是亮氨酸)、维生素D。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抗阻运动,如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举哑铃及拉弹力带等,结合有氧运动,能够增加肌肉力量、减少脂肪。


总之,这个疾病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去改变结局的,可能是众疾病中相对比较友好的一种吧。\^O^/


下一步,我要做的就是多吃蛋白,多运动!


行动起来吧!

参考文章:《存钱不如肌肉》(临床营养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