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围绕基层减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欲筑室者,先治其基。”答好基层“减负”和“干事”两道题,以“减负=提质+增效”作为工作导向,提升干部八小时内工作质效,拧紧干部实干担当的思想阀,让基层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
减“文山会海”。破除“材料为王”、告别“文山会海”、精简发文,让基层干部从“写不完的材料、填不完的表格、理不完的台账、开不完的会议、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转变“以台账资料为中心”的工作模式,完善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以及发文、开会规章制度。聚焦精简文件数量,精准把控发文原则,落实发文审批制度。根据会议内容、参会对象,尽量协调套开并开,尽量少讲话、讲务实的话。保障下班时间和周末休息,除特殊情况外夜间不发文,休息日不安排检查、调研等活动。
减监督检查。聚焦监督考核“精准化”“个性化”,从源头上为基层减负,健全完善权责清单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划出“边界线”,明确“责任田”,实现“谁家孩子谁抱走”。完善统筹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制度和报审程序,成立联合检查指导组,采取“四不两直”“解剖麻雀”蹲点调研、“马路办公”“一线工作法”等就简方式督导检查,从实际出发推出更多“分类指标”,严格依据计划开展督查检查,督导检查考核质效有所提升。
减数据负担。破除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一网通办、一数多用,推进基础数据共享,不做口径杂乱、重复报送的“无用功”,让微信工作群、政务APP清清爽爽,“群里吼”回归“实地走”。落实“2112”工作机制,为乡村干部减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大脚掌”丈量民情,接“烫手山芋”、钻“矛盾窝”,与群众交流,走村入户、访村进组,听百姓的真心话,成为群众的知心人,解决邻家的“烦心事”,达到“一减N增”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