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在讲朱自清先生的《匆匆》和丰子恺先生的《手指》时,学生突然问我这两位作家是否是认识的,是否是朋友。班里的电脑坏了,我也就没在线查询。让学生从教材中查阅到朱先生1898-1948,丰先生1898-1975。我随即说我们来个口算比赛,看谁先算出他们的寿命。我比他们先算出,他们捶胸顿足,我在那狂笑:“老师我果然宝刀未老啊!”学生不服气了,语文课代表更是沉不住气了!只见他沉思片刻,两眼放光,像发现了什么奇珍异宝似的,倏地站起来说:“老师,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你肯定回答不出来!他俩为什么一个活的长一个活的短呢?”我来了灵感:“你们说为什么呢?可以从我们学的这两篇课文中看出来。”学生们都纳闷了生老病死跟写的文章有什么关系。我笑了,就和他们分析起来:你们看,朱先生的《匆匆》文笔细腻,感叹日子匆匆而逝,无影无踪,一去不复返,流露出一股伤感的气息,反映出他这个人多愁善感,有点消极。想想他的《荷塘月色》,明明是描写美景的却也有“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伤情之感。而朱老先生的《手指》从平平常常手指入手,写了手指的形态各异,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读起来兴趣盎然。本是平常之物,在丰老看来却饶有兴趣,别有洞天,想想他的《白鹅》亦是如此。想来丰老应该是善于发现生活乐趣之人,属于乐观型的人。两人生于同一时代,是不是朋友我不知,但是文风大不相同,反映出的生活态度心境也迥然不同,乐观派的人善于消化不良因素,身体的抵抗力自然强大。消极的人无法排解内心忧愁,既然心理无法排解,身体就会帮助排解,抵抗力就弱了。我想这也许是答案吧。”学生听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临了我还是补充了句:“这是我突发奇想的,不知道对不对[捂脸]学生说:“老师你说的这么有道理,肯定是对的。”我抿嘴一笑道:“哈哈,不管它对不对,只要对你们有所启发就好。”
要跟两位老先生说对不起,我瞎评判他们的作品瞎揣摩他们的生活态度了。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心性我也是蛮拼了[捂脸]感谢孩子们给我的灵感,对我来讲,上这样的课就是一种享受,灵魂的洗礼,自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