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罗马假日》,让全世界都记住了奥黛丽·赫本,这个举手投足间都透着高贵二字的美丽女子,若天使下凡一般圣洁,她那双清澈的双眼,如溪边饮水的小鹿般纯真无邪。
她举止彬彬有礼,仪态端庄大方,派克在拍摄组第一眼见到她时,就知道她肯定是片子的女主角,他评价她没有演绎界常见的笑里藏刀、蜚短流长那种个性,要爱上她实在太容易了。而她与派克间珍贵的友谊也一直令世界动容。
写赫本的文章真是太多太多,很少有人不被她的真诚、率真打动,她是那么有教养,那么令人舒服。然而在她那么多的故事里,最打动我的,却是两个小细节。
赫本晚年投入全心公益事业,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亲赴不少国家和地区,为孩子们呐喊、呼吁和募捐。
在一次记者访问后,赫本在离开前走进了一座简陋的建筑物里,那里有许多饥饿的孩子正排成长长的一队,等待领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给他们准备的食物。
赫本走上前去与那位正在散发食物的联合国官员交谈。在那长长的队伍中,有一位小女孩饿得有些虚弱无力,女孩焦急地不断向前探望着,然而,当她的目光落在赫本身上的那一刻,她呆住了,接着扔下了手中的盘子,向赫本跑过去,并紧紧地抱住了她。
孩童天性的感知力是最敏锐、最真实的,是最接近上帝的存在。他们渴望爱,也对爱最敏感,他们能够看穿成年人的所有伪装,若你不是一颗真心。最动人的赫本,不是在光影辉煌的荧幕上,不是在霓虹阑珊的颁奖典礼上,而是在那群衣衫褴褛的孩童中,那双闪烁着母性圣洁与悲悯的眼睛。
另一则是赫本前去看望一位幼小却身患绝症的孩子,当所有的媒体都在渲染孩子无比坚强地对抗病魔时,赫本走到这个孩子的病床边,伸出双手拥抱她说:“你一定很难受,如果你想哭,就哭出来吧。”
一个孩子,怎可能对自己将要面临的死神毫无恐惧?又怎可能如大家看到的那般坚强、勇敢。那不过是装出来的镇定自若,背后那颗惶恐不安的心,又有谁会看见?
唯有赫本。
容颜易老,心永纯真。这就是赫本不灭的魅力。都说美人最怕迟暮,而我最爱暮年的赫本,她所有的真实、涵养和真诚,都化作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美,定格在时光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