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哭了,抱还是不抱?
目前网上对婴儿的啼哭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哭声免疫法,一种是跟随本能随时回应。
当然,哭声免疫法火起来之后,迅速遭到了各种抨击,现在我们就分析一下,这个方法存在什么问题。
根据哭声免疫法,在婴儿哭的时候,我们不要去理他,等他不哭了,我们再去回应他,所以就可以帮助他养成不哭的习惯。真的是这样吗?
要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要了解婴儿的啼哭。
科学研究发现,婴儿最初的啼哭是一种对身体不适的非习得的无意识反应—通过这种信号使得抚养者注意到它的需求。解释一下,什么叫做非习得的无意识反应?就是像小宝宝刚出生就知道去喝奶,嘴巴会吮吸,有吮吸的动作,这个就是先天的条件反射,不是后天学习才会的,这也是无意识的,不是大脑操控的,而是生存的本能。所以,我们首先要知道,啼哭是本能,是无意识的,是非习得的!非习得的!非习得的!既然是非习得的,那去训练他还有什么意义吗?小婴儿的啼哭不过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本能而已!
要知道,大多数新生儿的早期啼哭是由于生理不适引起的,诸如饥饿,疼痛,尿湿,寒冷,大的声响甚至光线的忽然变化。
因为新生儿的行动能力十分有限,所以啼哭是他发出自己需求的主要的方式。如果他每次发出信号,都没有得到及时回应的话,很容易让他陷入彻底无助和绝望。毕竟他是这么小,这么脆弱,他的基本需求还是要靠抚养者来满足的,他和世界的连接方式就是啼哭。
其次,如果婴儿一哭,我们就去抱,真的会让他养成为了抱抱就故意哭闹的习惯吗?
研究表明,全世界的婴儿在出生后的前三个月啼哭频率都是最高的,三个月后都会慢慢下降,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跟婴儿的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密切相关。就是说,刚出生的小婴儿就是要哭的,当他慢慢长大,随着大脑和躯体的生长发育,他自然而然的就会减少啼哭,这是生长发育的必然,而不是因为你没抱她,你训练他了。
那些一哭就抱的孩子真的惯坏了吗?
事实上,并没有。如果抚养者能对婴儿的啼哭迅速作出反应,那么孩子的啼哭的频率就会越来越低。而那些哭了没人理会的婴儿,反而会越哭越厉害,因为无人回应会让婴儿高度焦虑,高度焦虑的婴儿是更难抚慰的。
这时也许有妈妈出来反对,我家的宝宝就是一哭就抱,却是越哭越厉害。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时,你就要观察自身了。婴儿啼哭时,你是什么感觉?是内心平静的,还是内心焦虑的?如果你听到婴儿啼哭就发生应激反应,整个人紧张起来,进入战斗模式,婴儿是很容易感受到你的紧张和焦虑的。婴儿是一种非常敏感的生物,他能感受到周围的气氛是平和的安详的,还是紧张的焦虑的。如果抚养者带着严重的焦虑去抚慰婴儿的话,只会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他,让他更加烦躁,更加难以平静。所以作为主要的抚养者,我们不是说仅仅做到及时回应就可以,而是要在稳定自己的同时,再去抚慰孩子。我们自己要相信,这些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过去的,让婴儿哭泣几秒钟是没关系的,不会对他造成伤害的。恰恰是我们不稳定的情绪,带着焦虑紧张和担心出现在他面前,才会加剧他的不安全感。
总之,我们要知道,啼哭是婴儿的本能,根据抚养者的本能随时满足婴儿,才是我们照顾孩子的正确方式。当然育儿先育己,先抚慰自己内心的那个小婴儿,才能抚慰到身边的小婴儿。